首页 > 论文导航 > 农业
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的环境类创新型人才培养
 
更新日期:2021-01-14   来源: 农业科技通讯   浏览次数:7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污染问题的加剧,社会对环境类人才的需求增大,理、农、医、经、管等各类高等院校均设立了

 
一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污染问题的加剧,社会对环境类人才的需求增大,理、农、医、经、管等各类高等院校均设立了相关专业。目前,我国设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分别达到了256 和396所,导致环境类专业面临着人才培养同质化较为严重的问题。如何破解同质竞争格局,突出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地方农业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领域由传统的农业转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习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2018年,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对加大现代高效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在环境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国家和地方需求脱节、教学中忽视创新意识培养、缺少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创新与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家和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1]。如何构建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的环境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地方农业院校,我校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创意、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为目标,形成“三创联动”;以“六维协同”为理念,构建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的环境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既满足国家和地方需求、又破解环境类专业同质化竞争格局,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 人才培养目标维度:突出现代农业特色 环境类专业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其中环境科学专业为理科,环境工程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工科,因此各高校在培养环境类专业人才时主要是按照理工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与体系。但是,工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和体系难以适用于地方农业院校。首先,地方农业院校主要面向“三农”,重点培养面向地方需求的专业人才;第二,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从工业发展到农业、从城市走向了农村;第三,工业引发的环境问题发展多年,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农业农村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充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解决。 因此,为破解环境类专业同质化竞争问题,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我校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发展实际需要,先后开展《突出农业特色的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多项教学研究课题,确定适合地方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培养具备农村污染防治、环境安全保障能力、能从事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人才,全面突出农业特色。 在课程体系上,与一般工科院校不同,环境科学专业设置了《土壤学》作为学科基础课,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设置了《农业生态工程》作为专业课,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了《农村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作为选修课程。此外,环境科学专业还专门设置了农业环境治理方向选修课程群,包括《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农村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产品安全与质量认证》、《农业废水处置与饮用水安全》、《农业环境治理方向综合实验》等课程,全力打造服务现代高效农业的专业特色。 三 课程内容更新维度:培养创新创造意识 为实现突出农业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课程建设和课程内容上进行更新,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意识。目前,已经建成的达省级精品课程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学》、《土壤学》,网络视频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校级优秀课程《地理信息系统》,院级重点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学》、《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等。完成土壤学标本库的建设,拥有模型、录像和教学软件30余件(套),电子教案、教学课件、部分教学录像、教学素材、练习题库及课程作业等内容全部上网,课程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学科进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内容更新方面,采用了“科研成果进课堂”模式。一直以来,传统的知识传授主要以演绎教育为主,采用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归纳法较少,这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力的培养。为此,专业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科学研究思路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重金属污染修复科研团队开发的农田土壤镉污染控制技术、农业面源污染过程与控制科研团队研发的面源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成为《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农业废水处置与饮用水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科研团队开发的畜禽粪便、餐厨垃圾、啤酒污泥和秸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成果成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等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 四 教学方法改革维度:提升创新创造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不局限在课堂教学,而是采用了“第一课堂+创新项目+科技竞赛+学术论坛”四位一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手段,突出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专题教学等教学方法,着力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环境。 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上,学生参与度近100%。在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上,采取广泛发动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创新项目,除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和校级创新项目外,专门设立资源与环境学院院级创新项目并给予经费资助,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热情。目前,环境类专业创新项目参与度近100%,创新项目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科技竞赛上,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和技能大赛,全面促进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相互融合。举办的科技竞赛与技能大赛包括:“青岛农业大学工业废水水质监测技能大赛”、“青岛农业大学环境工程设计与模型制作大赛”、“青岛农业大学环境监测创新大赛”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组织学生参加的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山东省环境类专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竞赛活动,学生在科技竞赛中多次获奖,全面提升了创新能力。 举办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学术论坛,这是我校第一个主要针对本科生设立的学术论坛。第一届学术论坛共提交参赛论文60余篇,多名本科生作了大会报告,通过这种形式营造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开展创新创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近年来环境类大学生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五 条件基地建设维度:强化实践激发活力 稳定的实践基地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在实习课程建设上,创新性的开展“实践教学合格课程评估”活动,所有实践课程教师均需开展合格课程评估,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一是要认真撰写《资源与环境学院实践课程分析文稿》;二是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说课;三是要严格按照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在实习前一周完成《青岛农业大学教学实习计划及经费预算》;四是在实践教学完成后撰写《实习总结》。学院近40门实践课程通过验收,切实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达到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在实验基地建设上,通过“实践教学合格课程评估”活动,有针对性的考察和筛选实习基地,不断拓展实习基地数量,丰富教学实习基地的类型,目前环境类专业建有成熟的实习基地30余处,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创新实践活动。 六 师资队伍建设维度:优化结构丰富经验 针对现有教师队伍多数教师较为年轻,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教学经验欠缺等问题,重点加强了师资队伍培训和建设工作,提升了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近年来,组织了七届青年教师“精彩一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组织多位教师参加山东省 “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等,组织多位教师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指导工作坊、国际视野报告会等。经过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教师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在各类比赛获奖多项。 七 管理模式改革维度:保障高效持续运行 在管理模式上,构建了“学工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教授委员会”统一协调高效的管理模式,学工系统动员学生申报创新项目、参与组织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学术论坛,教学管理系统负责发动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创新活动和创新学分的审核,教授委员会全面把关创新项目评审和验收等工作,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高效持续运行。 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规范有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高效持续运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在学院层面上制定《资源与环境学院中青年教师助教工作及教学能力提升实施办法》、《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科研训练实施办法》、《资源与环境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等,为有效推动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八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在地方农业院校的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实施三创联动六维协同、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的环境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保障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所需的环境类人才资源的目的。 [1] 夏素霞.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现状与实施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 2017, 11(48): 1-4. [2] 李轶, 王沛芳, 王超.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优势学科的环境类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19, 37:4-6. [3] 贾陈忠,关格格. 我国“211工程”院校环境类专业设置特点分析[J]. 高教论坛, 2016, 4: 64-68. 一 引言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污染问题的加剧,社会对环境类人才的需求增大,理、农、医、经、管等各类高等院校均设立了相关专业。目前,我国设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分别达到了256 和396所,导致环境类专业面临着人才培养同质化较为严重的问题。如何破解同质竞争格局,突出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地方农业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领域由传统的农业转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习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2018年,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对加大现代高效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在环境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国家和地方需求脱节、教学中忽视创新意识培养、缺少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创新与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家和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1]。如何构建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的环境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地方农业院校,我校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创意、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为目标,形成“三创联动”;以“六维协同”为理念,构建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的环境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既满足国家和地方需求、又破解环境类专业同质化竞争格局,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二 人才培养目标维度:突出现代农业特色环境类专业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其中环境科学专业为理科,环境工程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工科,因此各高校在培养环境类专业人才时主要是按照理工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与体系。但是,工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和体系难以适用于地方农业院校。首先,地方农业院校主要面向“三农”,重点培养面向地方需求的专业人才;第二,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从工业发展到农业、从城市走向了农村;第三,工业引发的环境问题发展多年,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农业农村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充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解决。因此,为破解环境类专业同质化竞争问题,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我校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发展实际需要,先后开展《突出农业特色的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多项教学研究课题,确定适合地方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培养具备农村污染防治、环境安全保障能力、能从事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人才,全面突出农业特色。在课程体系上,与一般工科院校不同,环境科学专业设置了《土壤学》作为学科基础课,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设置了《农业生态工程》作为专业课,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了《农村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作为选修课程。此外,环境科学专业还专门设置了农业环境治理方向选修课程群,包括《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农村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产品安全与质量认证》、《农业废水处置与饮用水安全》、《农业环境治理方向综合实验》等课程,全力打造服务现代高效农业的专业特色。三 课程内容更新维度:培养创新创造意识为实现突出农业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课程建设和课程内容上进行更新,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意识。目前,已经建成的达省级精品课程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学》、《土壤学》,网络视频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校级优秀课程《地理信息系统》,院级重点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学》、《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等。完成土壤学标本库的建设,拥有模型、录像和教学软件30余件(套),电子教案、教学课件、部分教学录像、教学素材、练习题库及课程作业等内容全部上网,课程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学科进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内容更新方面,采用了“科研成果进课堂”模式。一直以来,传统的知识传授主要以演绎教育为主,采用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归纳法较少,这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力的培养。为此,专业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科学研究思路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重金属污染修复科研团队开发的农田土壤镉污染控制技术、农业面源污染过程与控制科研团队研发的面源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成为《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农业废水处置与饮用水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科研团队开发的畜禽粪便、餐厨垃圾、啤酒污泥和秸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成果成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等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四 教学方法改革维度: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不局限在课堂教学,而是采用了“第一课堂+创新项目+科技竞赛+学术论坛”四位一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和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手段,突出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专题教学等教学方法,着力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环境。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上,学生参与度近100%。在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上,采取广泛发动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创新项目,除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和校级创新项目外,专门设立资源与环境学院院级创新项目并给予经费资助,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热情。目前,环境类专业创新项目参与度近100%,创新项目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科技竞赛上,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和技能大赛,全面促进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相互融合。举办的科技竞赛与技能大赛包括:“青岛农业大学工业废水水质监测技能大赛”、“青岛农业大学环境工程设计与模型制作大赛”、“青岛农业大学环境监测创新大赛”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组织学生参加的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山东省环境类专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竞赛活动,学生在科技竞赛中多次获奖,全面提升了创新能力。举办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学术论坛,这是我校第一个主要针对本科生设立的学术论坛。第一届学术论坛共提交参赛论文60余篇,多名本科生作了大会报告,通过这种形式营造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开展创新创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近年来环境类大学生发表研究论文多篇。五 条件基地建设维度:强化实践激发活力稳定的实践基地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在实习课程建设上,创新性的开展“实践教学合格课程评估”活动,所有实践课程教师均需开展合格课程评估,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一是要认真撰写《资源与环境学院实践课程分析文稿》;二是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说课;三是要严格按照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在实习前一周完成《青岛农业大学教学实习计划及经费预算》;四是在实践教学完成后撰写《实习总结》。学院近40门实践课程通过验收,切实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达到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在实验基地建设上,通过“实践教学合格课程评估”活动,有针对性的考察和筛选实习基地,不断拓展实习基地数量,丰富教学实习基地的类型,目前环境类专业建有成熟的实习基地30余处,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创新实践活动。六 师资队伍建设维度:优化结构丰富经验针对现有教师队伍多数教师较为年轻,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教学经验欠缺等问题,重点加强了师资队伍培训和建设工作,提升了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近年来,组织了七届青年教师“精彩一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组织多位教师参加山东省 “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等,组织多位教师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指导工作坊、国际视野报告会等。经过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教师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在各类比赛获奖多项。七 管理模式改革维度:保障高效持续运行在管理模式上,构建了“学工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教授委员会”统一协调高效的管理模式,学工系统动员学生申报创新项目、参与组织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学术论坛,教学管理系统负责发动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创新活动和创新学分的审核,教授委员会全面把关创新项目评审和验收等工作,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高效持续运行。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规范有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高效持续运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在学院层面上制定《资源与环境学院中青年教师助教工作及教学能力提升实施办法》、《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科研训练实施办法》、《资源与环境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等,为有效推动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八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在地方农业院校的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实施三创联动六维协同、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的环境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保障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所需的环境类人才资源的目的。参考文献[1] 夏素霞.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现状与实施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 2017, 11(48): 1-4.[2] 李轶, 王沛芳, 王超.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优势学科的环境类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19, 37:4-6.[3] 贾陈忠,关格格. 我国“211工程”院校环境类专业设置特点分析[J]. 高教论坛, 2016, 4: 64-68.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养生保健平台创新发展探究

下一篇: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

 
相关论文导读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4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6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1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81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0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85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86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84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3
 
分类浏览
 
论文阅读排行
 
最新论文阅读
 
 
 



2018-2020 400农业期刊网 专业学术期刊名单推荐平台

 

免责声明:本平台并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整理学术信息以及期刊投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