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史
基于亚里士多德三要素的《出师表》解读
 
更新日期:2021-05-14   来源: 国际修辞学研究   浏览次数:5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表文就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进行请求、建议时所采用的文体。《出师表》这篇表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表文就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进行请求、建议时所采用的文体。《出师表》这篇表文的写作目的是劝说后主刘禅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光复汉室。《出师表》之所以成为千古之作,一是展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忠君报主的赤子之心;二是在劝说其主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为一篇劝服性的文章可谓是非常成功。读该文者无不被诸葛亮的忠诚打动,认同接受他的观点,是有“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的说法。诸葛亮写《出师表》的目的就是劝说后主刘禅北定中原,光复汉室。《出师表》上呈之后,便得到了后主刘禅的应允,同意出兵攻打曹魏,北伐就此开始。可见《出师表》一文实现了其劝服的功能:不仅使刘禅答应出兵北伐,还使读过此文的后人对此称赞连连。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就是“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本文就尝试从亚里士多德三要素角度解读《出师表》。亚里士多德主张修辞三要素,即从信誉诉求、逻辑诉求和情感诉求三方面入手,来实现其劝服功能。其中,信誉诉求就是基于说话者的人格和信誉,逻辑诉求是基于事物本身的逻辑,情感诉求旨在唤起情感[1]158。《出师表》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名篇,其艺术价值极高。作为一篇劝服性的文章,其说服力是很强的,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智慧。本文就试图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来赏析、解读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看看中西方的文化可以碰撞出怎样不一样的智慧火花。

一、Ethos(信誉诉求)

信誉诉求就是基于说话者的可信性和信誉性,运用自己的威信来说服受众[2-3]。信誉诉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说话者本身拥有的好的信誉;另一种是说话者在话语中创造的好的人格形象[4]。也就是说,在听众面前,说话者必须有一个富有智慧、拥有高尚品格的形象。这就要求说话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有理有据。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成功地实现了信誉诉求。例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能力和人格。“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却能让先主刘备三顾草庐,向他咨询当世之事,可见诸葛亮的过人才能。除了过硬本领,我们还可以看到诸葛亮的高洁品格。“臣本布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本打算苟全性命于乱世,但是,由于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于是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此,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身上具有的舍生取义、不畏艰难险阻、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的优良品质。从“尔来二十有一年”,我们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一诺千金、言出必行的君子。当这么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站在你面前,苦口婆心规劝你的时候,想必说服力是很高的。我们除了从文中感受到诸葛亮的形象,了解历史也会知道诸葛亮当时的公众形象。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先帝刘备对他的器重,从侧面反映了他的能力出众。刘备过世时曾说:“若嗣子可辅,则扶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但是诸葛亮并没有一丝僭越之心,而是尽心尽力、忠贞不贰地辅助后主,还写出流传千古的《出师表》。相信刘禅也是知道诸葛亮是德才兼备、可以依靠的忠臣,因此刘禅能够接受他的劝服。对于刘禅,诸葛亮成功施展了说服功能;对于历代读者,《出师表》也成功地诉诸信誉诉求。我们知道,在历史上,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化身,有勇有谋,品德高洁,因此后世读者读《出师表》,也非常乐意认同并接受他的观点。说话者除了自身的个人形象,在构建话语时塑造的形象对施展其劝服功能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上句中,诸葛亮在劝服刘禅重用将军向宠的时候,提到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诸葛亮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询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由此可见诸葛亮表达的观点和看法,绝不是自己的片面之言,而是客观可信的。当他劝服刘禅器重将军向宠的时候,先是提到他本身的性格品质优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自身本领过硬;然后又说到先帝也对他称赞有加,可见将军向宠是获得了先帝的肯定,是个可信赖之人。除此之外,诸葛亮还说:“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由此可见,除了诸葛亮和刘备,众人对将军向宠也是认可的。因此,诸葛亮对将军向宠的推崇,不是个人对他的偏爱,而是众望所归。因此,我们可以说诸葛亮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做到了有理有据,让人相信他是一个理性客观、真诚、值得信赖的人,所以不管是后主刘禅,还是后世读者,都很容易接受诸葛亮的观点。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诸葛亮本身的形象,还是他言语之间塑造的形象,都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德才兼备值得信赖的人,因此,不管是刘禅还是后世读者,都成功地被他说服了。

二、Logos(逻辑诉求)

逻辑诉求,是指言语本身所包括的事据与或然式推理证明,即“逻辑论证”,也就是说话者构建的话语自身具有的逻辑性。说话者为了让自己的论点深得人心,必须依靠以理性为前提的论据。这里有很多方法帮助说话者实现逻辑诉求,比如在论证的过程当中,使用归纳的方法,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使用演绎,由一般原理推演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除此之外,为了证明一个人的观点,还可以列举一些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里的例子包括历史上的案例、相似和相悖的例子[1]156。在《出师表》中最明显的逻辑诉求就是引经据典。例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在劝诫刘禅要知人善用的时候,诸葛亮讲起了西汉和东汉的故事。西汉之所以兴隆就是因为西汉皇帝懂得亲近贤良之臣,疏远小人;然而到了东汉,皇帝反其道而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诸葛亮列举了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对比论证了对待贤臣的不同态度直接导致了王朝的兴与亡,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重用贤臣、远离小人的重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在证明自己的论点时,列举了历史上人们熟知的例子,增强了观点的可信度,让大家更加容易接受他的观点。

三、Pathos(情感诉求)

情感诉求就是基于我们情感的诉求,旨在唤起和利用我们的情感[1]158[5]。说话者首先必须搞清楚观众的思想,了解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可以唤起观众的特定情感。说话者必须搞清楚观众的这种情绪是否有助于他观点的表达;如果有利于他观点的表达,他就应该调动起观众的这种情绪。在调动情绪的过程中,说话者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语象叙事。语象叙事指的就是运用栩栩如生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述,使听众如临其境,从而产生心理共鸣[6]。第二种就是使用敬语。敬语的使用就是为了表达对人和事物的尊敬。例如: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例子第一句诸葛亮生动描绘了与先帝刘备之间的一件事。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诸葛亮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刘备在世的时候,当他与诸葛亮谈论前朝之事时,谈论到东汉西汉,他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所作所为叹息、痛心、遗憾的。这番描绘真切地展示了诸葛亮和刘备之间进行交谈的情景,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先帝刘备在重用贤臣,疏远小人这个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对因错信小人导致王朝颠覆的惋惜和痛恨。通过给刘禅描绘他父亲生前的画面,旨在调动起刘禅对父亲的思念和爱戴之情,让作为儿子的刘禅真切体会到父亲对他的厚望,让他认为出兵北伐是顺遂了他父亲的遗愿。通过调动刘禅对父亲的感情,从而让他接受、听从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其观点的表达。除此之外,通过生动真实地描绘刘备在谈论前朝时候的态度,让我们后世读者如临其境,深切感受刘备的惋惜痛恨之情,认同亲近贤臣、远离小人的必要性。

第二句描绘了诸葛亮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只怕不能实现先帝托付给他的大任,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他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这番描绘生动展示了接受遗命以来,诸葛亮日日忧心、牵肠挂肚,唯恐辜负了先帝的信任。

这番描述向刘禅展示了诸葛亮对君主矢志不渝、忠贞不贰的赤子之心,让刘禅对他的忠诚有所感悟,更加坚信他是一个一心为主的臣子,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对君主的忠诚,从而使得刘禅更能接受他的观点。通过这番描述,我们后人也感受到并且感动于他的忠诚,体会到诸葛亮无论昼夜,都心系国家,可谓是一心为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出自一片赤子之心。我们怎能质疑他的赤子之心呢?这两句都采用了语象叙事,也就是通过运用栩栩如生的语言对事情进行描绘,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调动了其情绪,从而更加认可并接受他的观点。

再如: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表》通篇都是以臣自称,尊称刘婵为陛下。敬语的使用就是为了表达说话者对人和事物的尊敬。刘禅读后,应该可以感受到诸葛亮对他的尊重和爱戴。有这么一个对你充满尊重和爱戴的臣子说出这番肺腑之言,想必刘婵应该会重视。我们通读此文之后,都可以感受到诸葛亮对君主刘禅俯首称臣的忠诚之心,更容易相信他所说皆是肺腑之言,都是出于对君主和国家的考虑做出的决定。

四、结语

本文从亚里士多德三要素,即信誉诉求、逻辑诉求和情感诉求,对《出师表》进行解读。可以看到我们的先辈在实施劝服功能的时候,也会诉诸信誉、逻辑和情感。诸葛亮在劝服后主刘禅出兵北伐的时候,采取了很多手段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包括借助于他本人德才兼备的个人形象来增强说服力,列举一些事例来佐证,采取语象叙事来调动对方的感情,使用敬语让对方更加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等等。从西方修辞学角度解读此文,一方面为我们赏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服范例。

[1]SHARON, Rhetorics for Contemporary Students[M].New York:Pearson Longman,1943.

[2]王妞,袁影.亚里士多德“人品诉诸”的当代阐释[J].外国语言文学,2014(4):217.

[3]何雨鸿.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三要素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116.

[4]张玉芳.基于西方修辞学的外交演讲解读之研究[J].修辞学习,2007(4):36.

[5]王梦雅.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三要素在政治演讲中的应用:以伊万卡?特朗普助选演讲为例[J].现代交际,2019(10):240.

[6]王安,程锡麟.语象叙事[J].外国文学,2016(4):78.

 

上一篇:修辞学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应用

下一篇: 修辞学视角下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及其话语逻辑

 
相关论文导读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87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3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1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88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80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88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85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0
 
分类浏览
 
 
 
 
 



2018-2020 400农业期刊网 专业学术期刊名单推荐平台

 

免责声明:本平台并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整理学术信息以及期刊投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