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社会
关于西藏使用藏语文若干问题的探讨
 
更新日期:2021-05-14   来源:   浏览次数:5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关于西藏使用藏语文若干问题的探讨西藏解放三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对于发展文化教育是重视的,但总是苦于提不高学生的素匮。同家每

 
关于西藏使用藏语文若干问题的探讨西藏解放三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对于发展文化教育是重视的,但总是苦于提不高学生的素匮。同家每年对西藏的高考生有特殊照顾,并且规定了高于汉族学生的名额比例,但招考的结果,减族等少数民族的学生总是招不满,就是一再压低分数线,也达不到规定的北扑。原因;良哪里呢?有些同志虽然不明说,但实际上总是责怪藏族学生的智商差、小实是,从“文化大革命”以来,除了农村牧区的民办小学用藏文教学以外,所有公办c;j各级各文学校,基本上都实行汉文教学。从孩童时候起,用一种非母语的语文进行学习,就是一个很大的谁题,并且在西藏除了学校的小范围以外,就没有社会的和家庭的没涪环境。这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呢?对于基本上用汉语教学,群众的反应越来艺但烈。因而近两三年来,在江孜、日喀则,拉萨等城镇中学,试行用藏文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许多困难,致使这种有益的试验时断时续,几乎难以维持下去。希气各之领导对此务必予以重视,使试验持续地进行下去,取得经验予以推广。党政领导机关执行职务,必须说话发文件,但从“文革”以来,总是以汉文为主,到基层几乎看不到藏文文件。基层干部对此反应十分强烈,他们说:上级发文件是为了指导工作,但是发来的汉文文件,我们看不懂,不仅不能起到它应起的作用,还怕保管不好,承担丢失文件的责任,反而成了包狱。基层用藏文向领导机关上书,有些领导人借口不会读予以拒收,或置之不理。《西藏日报》有藏文版,并且一开始创办,毛主席就曾指示要把藏文报办好,但从未予以重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藏文报是汉文报的翻版。一股说来,翻译文宁总是比较晦涩堆懂,加之由不会藏语的记者所采写的农牧区的地方新闻,往往不够生动活泼。再加上发行渠道不畅,藏文报纸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总之,小于不敢视使刖藏语文,造成上情难以下达,下情难以上传。这样,领导机关脱离群众\在所难免了。因此,在西藏是否重视使用藏语文,说到底是个是否真正具有群众观念的大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三、关子对外开放和民族融合冲破闭关自守的藩篱,实行对外开放,各民族之间互相交流,这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必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西藏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的发展趋势,均能予以充分说明。西藏的对外交往,可以上溯到久远的年代,尤其自从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以后,在同邻近各民族的交往中,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根据敦煌藏文文献记载,吐蕃时期的敦煌,就是藏族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互相交流的一个中心。在当时以及后来,还从印度、我国内地和其他地方,引进和翻译了许多佛教和其他诸如医学、工艺、美术、文学艺术书籍和科学文化等,丰富和发展了自己。总的来说,藏族并不是一味排外保守的民族。同时,他们吸收外来的文化,也不是一味生吞活剥,而是加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松赞干布的第七代孙热巴巾,就以国王之尊,亲自主持,在进一步规范文字的同时,对以往弓1进翻译的佛教等方面的典籍加以审查,将其中翻译不确切的加以核正,质量低、晦涩难懂的进行重译,使其通俗易懂。在此基础上还对以后的翻译工作,做了原则规定,指出:翻译外来的典籍,是为了我们的人能读懂弄通,否则就77西藏研究1989年第四期失去了翻译的意义。为此,还做了一些说明,致使吸收外来文化旨在应用这个原则成了藏族人民既同外界频繁交往,逐渐出现民族间融合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在藏汉或其他民族交界、甚至杂居的地区,早已出现了这样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是经过若干代缓慢演变才形成的,并非短时间所能实现,而且正常的民族间的融合总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以语言为例,青海省农区的藏语中,程度不同地吸收了很多汉语词,同样,当地汉语中也夹杂着不少藏语词,而且青海的汉语语序,有很大的部份同藏语语序几乎完全相同。这种趋势,各民族的居住地相距越远就越少见。解放初期,除了拉萨等城镇的极个别的人多少会些汉语或外语外,其他的人都只会藏语。解放后三十多年来,虽然同外界的交往急剧增多,加之送学生到内地培养,本地学忟教授汉语文等等,所采取的措泡可谓多矣,但到现在为止,在全区人口中只有干部和职工会一些汉语汉文,但最多不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五。那么对其余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怎么办呢?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妥不要提高呢?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如果不用藏语文而用汉语:艾代替行不行呢?对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一重大问题,必须经过深入周密的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想象出发,或者从一时的感情冲动出发,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给以科学的明确的回答,并且采取有力的措施,将已制定的有关法规及其实施缅则,认真地加以实沲。如果仍然犹豫不决,对各种各样的干扰听之任之,不加克眼,那么对西藏的文化教育事业定会造成进一步的失误。在这种情况下,所谓要做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及所谓科学种田科学养畜,要改变阻碍让会生产力发肤的旧习俗,等等,就会变成无法实现的空话。这样,我们将要负历史的-重大责任。这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而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所面临的现实任务,是切切实实地从西藏的实际出发,根据西藏的特殊情况所决定的客观的特殊规律,努力搞好西藏的两个文明建设。而所谓“民族融合”,尽管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就现在来说,它只能是一个美好的远景,只有通过两个文明的建设,使社会的生产,生活物资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境界极大地提高了,全世界实现了共产主义,“民族融合”才有可能自然地变为现实。产了将来民族差别的消失,民族融合的实现,现在就要承认和正视民族之间的差别,并按照识器谎端谎谎谖谵诠二二二显二乙四、以藏语文为主的教学体系能否建立起来,会不会影响对外开放以藏语文为主的教学体系能否建立起来,首先要看看藏语文这个工具的效能如何o,疑议恋峦色邑擞磬轼选詈燕藐乙乙,新建的各级各类现代学校都基本以藏语文为主进行教学,积累有丰富的经验。这;;;…;.…;;;;十;;;;;……二::;;;:;.:辍;滚;…;;;;;i廷士:关于西藏使用藏语文若干问题的探讨些足以说明能够建成以藏语文为主的教学体系,问题就在于要下定决心把它建成。自从1980年,中央对西藏工作做出重要决定后,经过几年的努力,重新建立以藏语文为主的教学体系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小学的全套藏文课本,早已编成使用,中学的全套藏文课本,也已初步编成,如果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可以在教学实成中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多年的失误,就在用藏语授课的中学师资上,遇到了困难。而这个困难能否解决,却是建立以藏语文为主的教学体系成败的关键。设想如果在中学继续实行汉文教学,为解决中小学之间的衔接,势必在小学也要实行汉文教学,从而把藏文教学会继续放别一个很次要的地位。比如有些地方,到小学三年级才开藏文课,和学外文同等对待。现在还有些同志看到解决中学教师的难度很大,就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总想维持现状。1986年,在《西藏日报》汉文版上进行西藏教育问题大讨论时,发表的绝大部份文章几乎一致地探讨如何搞好使用汉语文教学的问题,除了只有一篇论述用藏文教学的重要性的文章以外,基本上未讨论如何搞好用藏文教学的问题。在同年召开的西藏人民代表大会上,否定了分别建立汉文和藏文两个教学体系的主张,而确定了以藏语文为主的教学体系,并在《西藏日报》公布了。尽管如此,此后以总结教育大讨论的名义在该报发表的文章,仍然鼓吹分别建立汉藏文两个教学体系。有鉴于此,借口困难,使建立以藏语文为主的教学体系夭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值得注意。目前的关键就在于千方百计地努力解决用藏文授课的中学师资。这个问题解决了,既可以保障小学用藏文教学,大学的师资也比较容易解决。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就解决中学师资问题规定了许多条,中心是既要切实努力,又要在转变教学用语的步骤上采取逐渐过渡的办法,避免前后脱节,照顾到了各方面,我看是切实可行的,关键就在于切实地实施。内地教师援藏,不仅现在过渡时期很需要,将来过渡完成以后也是需要的。不过援藏教师,除了受过持殊训I练的(比如学习掌握藏语文等等)以外,直接授课就有语言上的实际困难,同刚也会冲击以藏语文为主的教学体系的建立。依我的想法,援藏教师应着重致力于当地民启师资的培养,和传授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等等。实践证明,确认多年的失误,重新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很不容易,制定了,执行起来又有许多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上的困难,乃至发生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辩。在讨论制定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时,就有人说:现在提出学习,使用藏语文“只会使一个民族更加封闭,更加落后。,。这是自我封闭,只能阻塞人才的交流和引进抄,奠是与改革背道而驰的,已经到了一个荒唐可笑的地步”,甚至还有个别人说这是在煽动民族情绪,等等。我们还是以事实为依据吧!放眼世界各民族,凡是开放得最好,引进最多的,都是教育最普及,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最高的民族和国家。发展中的国家,虽然努力开放和引进,但困难重重,其中就有这些国家和民族的智力承受能力低下所造成的障碍。就举一个大家所熟知的西藏的例子,我们曾在全国的大力支援下,引进过一个“农业全盘机械化”。结果如何呢?所引进的大量机械,主要是由于不会使用,没有多久,绝大部份变成了废铁。对此农民用忧伤的心情形象地说:“活牛变成了铁牛,铁牛变成了死牛"。由此而造成的巨大浪费和各方面的损失,我们不是记忆犹新吗?如果西西藏研究藏农民具有一定的智力承受髓力,这样的大好事,就不会变成如此沉痛的教训。我不是况西藏不应该开放和引进,而是说要看自己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要有一套尽可能完善的经营管理办法,归根到底,要着眼于绝大多数群众的智力承受能力。因此,务必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发展文化教育,加强智力开发。同时,智力开放,务必着眼于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不是两眼只盯着少数人,置绝大多数人于长期的愚昧落后状态。即便是在一个时期,采取特殊措施,首先开发少数人的智力,也务必使这少数先行者,掌握能为多数人的智力开发服务的条件和能力,而不至脱离群众。五、学习藏语文、汉语文乃至外文的关系如何调配适当,如何理解民族语富平镰在我国汉族占人口的绝对多数,并且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处于领先地位,矗我国的主体民族。国内各少数民族接受它的影响,向它学习是很自然的。因此,总的说来,汉语文应是我国通用的语文,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并向它学习,要用汉语文,乃至少数民族之间互相交往和学习,除个别情况外也要用汉语文,这也是很清楚的。但是,第一,就少数民族、尤其是西藏的绝大多数居民来讲,要求他们都学会汉语文是不可能的,如果进而要求用汉语文代替少数民族语文,既不可能,也有惇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少数民族的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学会汉语文既不可能,本民族的语文又不提倡学习使用,就无法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其利弊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二,民族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如果长期不学习、不使用,这个文字就会逐渐消失。文字消失了,用它长期积累的文化也必然会逐渐消失。失去了原有的基础,新的文化也很飞发展起来。这样所造成的损失可就大了。第三,如果不很好地执行政策,置民族义宁以主与其紧密相连的民族文化逐渐衰退、消失的危险于不顾,而讲民族团结,则不仅不能增扯民族团结,反而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那么民族团结的牢固基础就很难真正确立,因此,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少数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在民族自治地方,以使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语文为主。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实际做出的科学规定,是完全正确的,完全符合谷少数民族人民的愿望,从而受到各少数民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法律规定了而不很好执行,就会失信于民。学习使用民族语文,本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就有了保障。同时,学好了本民族语文,学习汉语文乃至外语也就容易得多。这是学习不同民族语言文字的一种规·阵。多学习一仲语言文字,等于多开了一个窗口,从而就为见多识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必须按规律办事,不能本末倒置。从上述可以看出,强调学习本民族语文,并无排斥学习汉语及其它语文之意,只是呗调了何者为主,何者为辅。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在全国应以汉语文为主,根据实际;着要兼用少数民族语文,而不必不顾实际需要,事事处处都要求各种文字并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则应以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语文为主,根据实际需要兼用汉语文,面不必事事处处都并用.这样,在总体上就实现了民族语言平等。(下转85页)《格萨尔王传》研究中的宗教问题周望潮近年来,在《格萨尔王传》的整理和研究中,涉及到宗教问题,常遇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心有余悸,采取回避绕道办法,尽量不予涉及。即使偶有涉及,也是模棱两可,十分暧昧,一种是深恶其为思想鸦片,采取强行删除和尽量淡化。其实这两种办法都是过去那种极“左”思潮后遗症的反映。它们都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宗教是渗透各民族历史、文化难以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民族的文学,诗歌、美术、音乐、舞蹈、雕塑、建筑以及哲学、道德、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发展的历史,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响。”;i基于此,对于史诗中涉及到的宗教问题,我们有必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进行一番探讨。一、史诗、神话、宗教史诗除具备“长篇的韵文叙事作品,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叙述一民族的重要经历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歌颂保护部落和帮助部落繁荣发展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等而外,还必须具备“富幻想和神话、传说色彩,常掺杂不少古代信仰、风俗下的巫术、幻化成分。”么纵观当今世界上的各类史诗,不管是创世史诗或是英雄史诗,它们往往都与神话、乃至宗教是分不开的。这就像把神话和宗教难以截然分开一样。我们知道,宗教和神话作为意识形态,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也是原始思维的体现.它们伴随着人类的高级属性的发展而形成。所以宗教与神话在现象与特征上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神”。它们都用“神”来联系自然,解释自然。只不过神话是一种由不自觉的艺术形式加工而成的精神产品,而宗教则是通过人的大脑,把所摄取的一些主观的,不可能的自然现象转化为令人敬畏的神灵。史涛所产生的年代,大部分也正是宗教逐渐形成和已经形成的年代,甚至如《格萨尔王传》这样宗教已达到一定高度的繁荣时代所产生的英雄史诗。神话与宗教有着难以分开的互渗情况,推而广之,宗教也与史诗有着互渗的关系。所以史诗中有着某些宗教内容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格萨尔》还有着其产生的特定时代和特定环境.二、产生《格萨尔》的时代背景;耍弄清《格萨尔》与宗教的关系,我们必须对产生这部史诗的时代背景,作一简要的探讨。也就是说必须弄清楚在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下,特别是藏族与宗教的特殊关系这一情况下,藏族人民大众创造出了这么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占,藏族艺术述略桑鸢寺,是佛教大规模传入吐蕃以后,藏王赤松德赞在西藏山南地方兴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始建于公元763年(唐广德元年),建成于公元775年(唐大历十年)。该寺在文革中被毁。据《红史》、《巴协》所记载,其中心殿为三层,下层为藏式、中层为汉式、上层为印式。四方各有四殿,代表四大部洲,主殿两旁建两小殿,代表日月,殿顶翅角上建有四殿四塔。全部建筑围以围墙,代表铁围山,寺内存有大量塑像、壁画等。该寺颇有盛名,不光是因为它是吐蕃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大寺,还因为该寺曾经是汉、印、藏佛教徒辩论过的地方和赤松德赞王命“七觉土”出家为僧之所。该寺几度遭火灾,均经修复,十一世纪后,成为宁玛派的根本道场之一。?据传赤松德赞的三位王妃又建三殿:用铝水胶砖为墙,红铜为顶盖,悬挂明珠以代灯。用黄铜铺地,玉石为梁,上有金马腾跃,黄金为栋,上有玉龙蟠绕。宫殿四角建有红白黑蓝四种颜色的梵塔等,这一华丽的建筑,真似神话中的天宫仙境,反映了浓重的佛教气氛。规模宏大的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驻锡之地。始建于公元1447年(明正统十二年),历时十二年建成。定额僧人三千.八百,现有僧人五百。该寺依都布山麓的尼色拉(日照峰)而筑,并围以城垣,方圆三华里。寺内建筑分宫室(班禅宫)、班禅灵塔殿、经学院和堪布会议厅(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权力机构)四个部分组成。共有大小殿堂五十七座,金顶十四个,建筑总面积三十万平方米。从远望去,红白相映,金顶辉煌,别有一派景象。寺院中部的错钦大殿、净宝、弥勒佛殿、度母佛殿,是一组古老建筑,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扎什伦布寺遭受过多次劫难,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修缮,现正式对外开放。塔中有寺的班{:义曲得寺(自居寺)的菩提塔,始建于公元14]4年(明永乐十二年),落成于公元1439年(明正统四年),断续二十五年建成。塔分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全塔外观九层,内实十三层,有一百四十六个塔角,大小殿堂一百零八间,一百零八扇门。塔座占地面积二千二百平方米,塔高四十米,木石衔接,层层叠起,塔外涂以红白两色,相映得体,素净壮丽。塔的奇特之处表现在塔中又有一般寺庙具有的殿堂,故又有“塔中寺”之称,为多门多角塔。塔尔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之地。先是宗喀巴之母为其建一座聚莲宝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公元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正式建筑于公元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至公元1577年(明万历五年)建成。后又陆续扩建,历经四百年,搞成现在规模。其建筑风格,融藏汉两族艺术于一寺,气势雄伟。值得一提的是寺内广场上有并排一线形矗立的八座如来宝塔,建于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塔形为尖顶,上圆下方。这八座塔从东到西是莲聚塔、四谛塔、和平塔、菩提塔、神变塔、降凡塔、胜利塔,涅盘塔,各塔命名,是取释迦牟尼八相成道之义以为纪念。这是我国佛塔的又一种形式,具有庄重厚实的风格。甘肃的拉卜楞寺,始建于公元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寺内大小经堂六座,佛殿八十四座,。昂欠"(大喇嘛府)三十院,印经院一所,讲经院两处,嘛尼经房五百.皱谴;摄;;…
 

上一篇:社会主义中国不能搞政治多元化

下一篇: 走进电影,热热闹闹看科幻

 
相关论文导读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37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30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38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16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20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23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24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22
 
分类浏览
 
论文阅读排行
 
最新论文阅读
 
 
 



2018-2020 400农业期刊网 专业学术期刊名单推荐平台

 

免责声明:本平台并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整理学术信息以及期刊投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