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史
望:中医四诊法之首
 
更新日期:2021-06-21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浏览次数:5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编者按:“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学的专业名词,说的是要把望、闻、问、切四种不同诊察方法得到的病情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判

 

编者按:“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学的专业名词,说的是要把望、闻、问、切四种不同诊察方法得到的病情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判,然后对患者疾病作出诊断结论,提出治疗方案。自本期起,本栏目将陆续推出重庆市中医院党委书记王守富同志撰写的“望、闻、问、切”四篇文章,全面展现“四诊合参”的定义、方式和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学者研究表明,含有“望”意思的字、词与成语多达300余个。如看、观、赏、瞧、视、察、盼、盯、瞄、瞪,扫视、藐视、斜视、俯视,望穿秋水、东张西望、虎视眈眈等。

在依据中医学理论所产生的中医诊断学中,望,专业术语称为“望诊”,列在中医四种诊察方法之首,是中医医生诊断患者疾病种类和中医证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望诊是什么?

望诊,是中医医生运用视觉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了解患者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断方法。因具有直观、方便、快捷之特点,被列为四诊之首,并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韩非子·喻老》中《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以蔡桓公的病情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将中医望诊的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密切联系,并依赖于气、血、津、液的充养。因此,脏腑功能状况与气血盈亏均可反映于人身外表,为望诊所见,故《黄帝内经》之《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简单讲,如果人体内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人体外部的神、色、形、态也必然会发生改变。《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能在体表相应部位表现它们的功能状态,如“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又有“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耳为肾之窍”之说。因此,中医可以通过对人体外部如面色、舌象、形态、精神等进行观察,来推断人体的状态。如舌尖红,说明心火较旺,可能有心烦、失眠等症状;小儿眉间、鼻柱现青紫,则多为惊风;女同志面色青,多为肝强脾弱,少食多怒,或者月经不调。再如,一个人感冒后,他体格健壮,眼睛有神,面色红润,舌质淡红,动作有力,则说明其气血旺盛,感冒后会很快痊愈;如身体瘦弱,双目无神,面色苍白,舌质淡,则说明其气血不足,感冒可能要较长时间才能好,或者经常感冒。

因此,从就诊人员进入诊室的那一刻起,医生已经开始对你的精神、面色、形体等展开观察,并对你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了初步的判断。但俗话讲,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故,中医医生正是通过不断的望诊实践,从而持之以恒地验证、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望诊技术。因此,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的中医医生,越有经验,诊断疾病的准确率也越高。

望诊望什么?

中医诊断学将望诊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全身(神、色、形、态),局部(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小便),小儿指纹,舌(舌质、舌体、舌苔)。现根据专家经验理解,择其部分与大家分享。

望面色

中医将人的面色分为常色和病色两种。常色指健康人的面色。对于黄种人来说,健康的面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也就是说,中国人的面色要在隐隐的黄色中带有一些红色并且明亮润泽,才是健康的面色。当然,环境、心态、年龄、饮食、起居、寒暖、情绪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面色的变化。比如,炎热会让人脸色变红,又如,“你看他高兴得红光满面”,“你看他脸都气青了”,就是情绪的影响。这些都是短暂的变化,并不代表着疾病。病色,顾名思义,指的是患有疾病的人的面色,与平常比较,出现了发青、发红、发紫、发黄、发黑、发白的情况,同时伴随感觉不适,并长时间都不能缓解,这就需要警惕,应及时就医。

望眼神

望眼睛的神态。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眼白发黄,多是黄疸型肝炎;眼白发红,多是肺热;两眼角发红且痛,多是心火。中医学认为,目为肝之窍、心之使。透过眼神,能观察到患者的相关变化。临床上,医生判断一个人是否还有生命,通常会用一个手电筒,照看患者的眼睛,观察其瞳孔是否完全扩大。在中医看来,一个人如果眼睛清澈明亮、坚定有力,称之为有神。特别是出生不久的健康宝宝,一双眼睛如珍珠一般亮。如若目光涣散、昏暗无采,如死鱼眼睛一般,谓之无神。例如一位老人,尽管没有什么特殊疾病,但若两眼昏暗,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望之无神,大多数生命延续不会长久,有经验的家属往往会提前着手其后事,以防不测。

望舌象

中医学把人张开嘴巴用力平伸出的舌头,叫舌体,由外至内分为舌尖、舌中和舌根,两侧为舌边。中医学认为,舌与人的脏腑紧密关联:舌尖反映心肺,舌中反映脾胃,舌根反映肾,舌边反映肝胆。望舌分为望舌质、舌体、舌苔等。正常的舌象是“淡红色、薄白苔”,没有明显的齿痕。如果舌质红,说明有实有热,如有口臭、痤疮、口疮等;舌质淡,则有虚有寒,如食欲不好、畏寒、精神差等;舌体胖大,有齿痕,说明体内有水湿;舌体瘦小,则气血不足;舌质瘀黯,舌下脉络迂曲,说明体内有瘀血。舌苔说明邪气变化的情况,如果人生病后舌苔变黄、变厚、变干,说明邪气入里;舌苔变薄变淡,则为邪退,一般而言,病情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举例说,人喝了一定量的酒后,说话就不自如、反应不灵敏,俗称“舌头变大了,说话打啰啰”。在中医上,这种情况被归结于心的关系。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藏神”,也就是说,心既要管血脉营运,还要管大脑的思维。舌的运动受心神的支配。喝了酒后,血液循环加快,心神受到干扰,心血过多上荣于舌,使舌的神经反应变得迟缓,口齿不清。

就医时需注意什么?

为不影响医生的正确判断,建议在找中医医生调理之前,不要吃导致舌染色的食物(如牛奶、咖啡、桑葚),女性朋友们不要化妆。

编者按:“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学的专业名词,说的是要把望、闻、问、切四种不同诊察方法得到的病情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判,然后对患者疾病作出诊断结论,提出治疗方案。自本期起,本栏目将陆续推出重庆市中医院党委书记王守富同志撰写的“望、闻、问、切”四篇文章,全面展现“四诊合参”的定义、方式和意义。

 

上一篇:全国劳动模范 郭锐

下一篇: 中华文化背景下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施困境的思

 
相关论文导读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0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16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4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2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2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2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9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2
 
分类浏览
 
论文阅读排行
 
最新论文阅读
 
 
 



2018-2020 400农业期刊网 专业学术期刊名单推荐平台

 

免责声明:本平台并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整理学术信息以及期刊投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