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墨尔本:雨洪管理世界领先
 
更新日期:2020-12-11   来源: 管理世界   浏览次数:8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文化、商业、教育于一体的城市,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连续3年的世界宜居城市评比中均摘得桂

 
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文化、商业、教育于一体的城市,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连续3年的世界宜居城市评比中均摘得桂冠。墨尔本地区城市绿化面积比率高达40%,以花园城市闻名。 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在城市发展中,墨尔本面临城市防洪、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作为城市水环境管理尤其是现代雨洪管理领域的新举措,墨尔本倡导的水敏性城市设计和相关持续的前沿研究,使其逐渐成为城市雨洪管理领域的世界领军城市。 1.城市的雨洪管理问题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部分透水性能良好的自然土壤地表,被改造为硬化或水泥地面。这会大大减少降雨向土壤的渗入,产生更多径流,导致雨洪径流量、洪峰流量和流速增加。现有的雨洪排涝系统,如果之前没有充分规划,或未进行与新开发项目匹配升级,将没有充足能力安全排泄增加的雨洪流量。这就增加了区域的暴雨洪涝风险,引发城市洪涝问题。 不透水的城市表面和传统的排水系统,将雨水径流直接迅速地排入河道,而非通过地下水缓慢排放或通过自然下垫面渗透。这将导致维持天然水体及其生态系统的水文特性产生显著变化。这些水流条件改变,会导致水质变坏、河势改变,受纳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也会退化。雨洪(尤其是初期雨水)中的城市面源污染物,如由建设和交通等活动产生的泥沙颗粒及附着其上的重金属、有机物、垃圾及泄漏油污等污染物,进入河流后,将对下游的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不透水的硬化地面取代植被,减少了维持土壤湿度的雨水下渗,也减少了从地表蒸发到大气中的水分。这将导致地下水入渗回补的减少,影响河道潜流的形成。蒸发量减少可使气温增高,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深受洪涝灾害困扰的城市,会投入不菲资金升级或建设排水基础设施,或通过硬化和裁直河道来提高过水能力,以此将雨水径流直接迅速地排离城市;而在面临城市水资源短缺时,城市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跨流域的引水工程或大型海水淡化厂。 面对大自然赋予的雨水及相应的诸多城市问题,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海绵城市”是唯一的选择。 2.水敏感性城市设计 目前发达国家的雨洪管理,已从传统的水量控制,过渡到水量和水质并重,进一步推进雨水收集利用,并追求雨洪管理设施和城市景观的有机融合,以实现城市建设和水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墨尔本倡导的水敏感城市设计,于20世纪90年代在澳大利亚兴起。当时城市的雨洪分流体系基本完善,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点源污染的排放基本得到完全控制。但人们期待的生态城市河道并未如期呈现,城市雨水径流的面源污染等,成为改善河道生态健康不能回避的问题。 自此,墨尔本在城市规划中,开始关注雨水径流水质的控制。综合考虑城市防洪、基础设施设计、城市景观、道路及排水系统和河道生态环境等,通过引入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的城市防洪排水体系,达到城市发展与自然水环境和谐共赢。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源头控制,水量水质问题就地解决,不把问题带入周边,避免增加流域下游的防洪和环保压力,降低或省去防洪排水设施建设或升级的投资。屋顶花园、生态滞蓄系统、人工湿地和湖塘,也能在不同程度上滞蓄雨洪,进而减少对排水设施的需求。绿色滨水缓冲带在保证行洪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河道侵蚀,保持河道稳定性。雨水的收集和回用提供替代水源,降低了自来水在非饮用用途上的使用。 同时,围绕其城市雨洪管理的技术核心,澳大利亚持续进行了大量前沿研究和跨学科讨论,墨尔本提出的水敏性城市理念中,还首次引入了雨水、地下水、饮用水、污水及再生水的全水环节管理体系。 依据澳大利亚1989年的水利法案、1987年的规划和环境法案,联邦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洪水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据此,州、市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城市雨洪管理监管体系,并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方面颁布了诸多技术标准和导则。□ 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文化、商业、教育于一体的城市,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连续3年的世界宜居城市评比中均摘得桂冠。墨尔本地区城市绿化面积比率高达40%,以花园城市闻名。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在城市发展中,墨尔本面临城市防洪、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作为城市水环境管理尤其是现代雨洪管理领域的新举措,墨尔本倡导的水敏性城市设计和相关持续的前沿研究,使其逐渐成为城市雨洪管理领域的世界领军城市。1.城市的雨洪管理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部分透水性能良好的自然土壤地表,被改造为硬化或水泥地面。这会大大减少降雨向土壤的渗入,产生更多径流,导致雨洪径流量、洪峰流量和流速增加。现有的雨洪排涝系统,如果之前没有充分规划,或未进行与新开发项目匹配升级,将没有充足能力安全排泄增加的雨洪流量。这就增加了区域的暴雨洪涝风险,引发城市洪涝问题。不透水的城市表面和传统的排水系统,将雨水径流直接迅速地排入河道,而非通过地下水缓慢排放或通过自然下垫面渗透。这将导致维持天然水体及其生态系统的水文特性产生显著变化。这些水流条件改变,会导致水质变坏、河势改变,受纳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也会退化。雨洪(尤其是初期雨水)中的城市面源污染物,如由建设和交通等活动产生的泥沙颗粒及附着其上的重金属、有机物、垃圾及泄漏油污等污染物,进入河流后,将对下游的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透水的硬化地面取代植被,减少了维持土壤湿度的雨水下渗,也减少了从地表蒸发到大气中的水分。这将导致地下水入渗回补的减少,影响河道潜流的形成。蒸发量减少可使气温增高,加剧城市热岛效应。深受洪涝灾害困扰的城市,会投入不菲资金升级或建设排水基础设施,或通过硬化和裁直河道来提高过水能力,以此将雨水径流直接迅速地排离城市;而在面临城市水资源短缺时,城市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跨流域的引水工程或大型海水淡化厂。面对大自然赋予的雨水及相应的诸多城市问题,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海绵城市”是唯一的选择。2.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目前发达国家的雨洪管理,已从传统的水量控制,过渡到水量和水质并重,进一步推进雨水收集利用,并追求雨洪管理设施和城市景观的有机融合,以实现城市建设和水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墨尔本倡导的水敏感城市设计,于20世纪90年代在澳大利亚兴起。当时城市的雨洪分流体系基本完善,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点源污染的排放基本得到完全控制。但人们期待的生态城市河道并未如期呈现,城市雨水径流的面源污染等,成为改善河道生态健康不能回避的问题。自此,墨尔本在城市规划中,开始关注雨水径流水质的控制。综合考虑城市防洪、基础设施设计、城市景观、道路及排水系统和河道生态环境等,通过引入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的城市防洪排水体系,达到城市发展与自然水环境和谐共赢。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源头控制,水量水质问题就地解决,不把问题带入周边,避免增加流域下游的防洪和环保压力,降低或省去防洪排水设施建设或升级的投资。屋顶花园、生态滞蓄系统、人工湿地和湖塘,也能在不同程度上滞蓄雨洪,进而减少对排水设施的需求。绿色滨水缓冲带在保证行洪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河道侵蚀,保持河道稳定性。雨水的收集和回用提供替代水源,降低了自来水在非饮用用途上的使用。同时,围绕其城市雨洪管理的技术核心,澳大利亚持续进行了大量前沿研究和跨学科讨论,墨尔本提出的水敏性城市理念中,还首次引入了雨水、地下水、饮用水、污水及再生水的全水环节管理体系。依据澳大利亚1989年的水利法案、1987年的规划和环境法案,联邦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洪水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据此,州、市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城市雨洪管理监管体系,并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方面颁布了诸多技术标准和导则。□
 

上一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以

下一篇: 中等女子上等爱

 
相关论文导读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88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74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77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81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82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85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79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79
 
分类浏览
 
论文阅读排行
 
最新论文阅读
 
 
 



2018-2020 400农业期刊网 专业学术期刊名单推荐平台

 

免责声明:本平台并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整理学术信息以及期刊投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