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医学
治疗变态反应性哮喘的穴位脱敏疗法
 
更新日期:2021-04-01   来源: 免疫学   浏览次数:3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治疗变态反应性哮喘的穴位脱敏疗法苏州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周荣林穴位脱敏是免疫学和中医理论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国内、外杂志尚

 
治疗变态反应性哮喘的穴位脱敏疗法苏州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周荣林穴位脱敏是免疫学和中医理论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国内、外杂志尚未见报道。作者在1983年诊治螨尘性变态反应性哮喘过程中首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穴位脱敏的方法,疗效和理论简要介绍如下。治疗方法1.对象选择来哮喘门诊的患者,先用75%乙醇消毒前臂内侧皮肤,用o.5厘米内径管子在消毒皮肤—匕打二个印记,两圆圈相距5厘米,然后用1:50000尘螨浸出液(或其他变应原的不同浓度)o.03毫升作皮内试验。另一圆圈皮内注入0.9:《生理盐水0。03毫升作对照。20分钟后,如红晕、肿胀直径大于原面积50%以上者,判为阳性,作为穴位脱敏的对象。2.剂量和疗程对阳性患者采用先低于皮试浓度的变应原进行皮下穴位脱敏治疗,如果患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应原过敏,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应变应原的混合液,每周皮下穴位注射1次,以后,逐周递增剂量和浓度。如果,注射后有反应,可酌情减少变应原的浓度和用量。12次为1个疗程。3。脱敏用的穴位脱敏用的穴位,选用背上部三角形处12个穴位‘”,其依次为;(1)大椎,(2)左肺俞,(3)右肺俞,(4)阬道;(乙)左撅阴俞,(6)右厥阴俞,(7)身柱,(8),25·左心俞,(9)右心俞;(10)四椎下;(11)左督俞;(12)古督朽。每周皮下注射1个穴位,注射完12个穴位作为1个疗程。每次注射后,患者应留察半小时,在哮喘发病期间可连续2个疗程,以达到减轻症状,防止发病的目的。疗效观察注射完土个疗程后,札随访中,对病人进行疗效考核,疗效分四级:(1)慕本控制:泊疗后不再发作或仅有可不用刘·症药的小发作。(2)显效:治疗后发作次妆、发作程度和刘症药使用量比治疗前减少或拭轻2/3。(3)好转:治疗后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和对症药受用量比治疗前减少或减轻1/3。以上(1)一(3)统称有效。(4)无效: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作者对变态反应性哮喘病人采用小剂道穴位脱敏治疗‘”,而且,在患者发病期采用本法,1个疗程后,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在治疗的82例‘9’中,总有效率为95.19《,而采用一般性脱敏治疗的有效率,国内学者报道“,为76.5%,国外学者MaunsellK et aI报道”,为78%。作者采用水针(0.9%生理盐水)和治疗组相对应的土2个穴位作皮下注射为对照组,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5%(18/24)。讨论小剂量的变应原,一方面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IgG,一方面与组织中肥大细胞膜上少许痰血外,未见大出血,气胸、胸腔及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参考文献”’熏:鞯隐纤黑兰献题录.1985。6.仁2]唐曙,等.冷冻杂志1981, l:46.仁J]}~radleyM,et a1.JThO,racCa,dio— uvascSurg1982~83:5.“]徐崇恩.冷冻治疗概况.工:亓前军,等主编.《冷冻外科》研究进展一专屈综述文集国内外文献题录.1985.6.亡5]谢大业,等.上海医学1980~3 c7.·26·特异性IgE相结合,肥大细胞仅释放少量的组织胺和SRS—A等活性介质,易被组织中存在的酶分解、破坏掉。因此,在发病期间使用本法,不会引起激发或加重哮喘等副作用。每周逐渐结合掉肥大细胞膜上特异性IgE,使机体处于脱敏状态,以后,即使变应原进入体内,变应原首先与体内存在的游离的保护性抗体IgG相结合。从而避免肥大细胞脱颗粒所导致的变态反应性哮喘的发生。背上部穴位注射,是根据中医。膺背属肺,背为肺之府。的理论进行的。即背上部的穴位,可以治疗肺之疾患,如镇咳、平喘等。由于注入变应原于背上部的穴位,这种抗原物质的刺激和白细胞向背上部穴位处吞噬抗原异物引起的神经冲动,经脊神经的后支、后根而进入脊髓胸l一5节内的灰质后角。神经学知识指出;主理肺及支气管的交感神经是由脊髓胸1—6节的灰质侧角(外侧交感核)分出,随脊神经的前根面出,在交感神经节内换神经陕西医学杂志元,节后纤维取道肺丛,支配肺及支气管,其作用是直接扩张支气管,脱敏性地解除支气管的痉挛,达到平喘的效果。而且,穴位脱敏较一般性的针灸刺激,作用持久?而引起的神经冲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在一定的治疗阈值上。因此,穴位脱敏治疗变态反应性哮喘较一般性的脱敏治疗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本项工作承苏州市沧浪区医院、吴江县湖滨乡医院大力协助,特此致谢。)参考文献[1]周荣林.苏医学报(内部刊物)1693;3:79.[2]周荣林,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686;?(3):152.[3)棠叶树,等.苏医学报(内部刊物)1986;l一2:61.[4]诸君龙,等.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1979~2(1):1.[5]MaunsellK, et a1.Lancet197111:
 

上一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证型的T细胞亚群研究

下一篇: 中国石油2020燃气职业技能竞赛圆满收官厉兵秣

 
相关论文导读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11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69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67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63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74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2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68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77
 
分类浏览
 
论文阅读排行
 
最新论文阅读
 
 
 



2018-2020 400农业期刊网 专业学术期刊名单推荐平台

 

免责声明:本平台并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整理学术信息以及期刊投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