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农业
儋州:奋楫争先继往开来
 
更新日期:2021-04-01   来源: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浏览次数:4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图为东坡书院 国象国际公开赛、国际马拉松赛、雪茄文化节、热带农业成果博览会……2016岁末的短短一个月里,静卧于琼岛西部的儋

 
图为东坡书院 国象国际公开赛、国际马拉松赛、雪茄文化节、热带农业成果博览会……2016岁末的短短一个月里,静卧于琼岛西部的儋州市好戏连台,风云际会。如此密集地举办大型赛事、活动,对任何一个城市而言都是挑战,然而儋州却应对得热情而从容。“琼之有士始于儋,琼之士亦莫盛乎儋。”儋州,这个海南建制最早、有着悠久历史和得天独厚生态的千年古郡,正在向世人展示其沉淀日久、欲喷薄而出的力量与志气。 千载儋耳,文化铸魂 隆冬的儋州,和煦如春,偶尔的烟雨濛濛更添别样风情。 “写到水穷天杪,定非尘土间人”“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和风细雨中,坐落于中和古镇的东坡书院不时传出吟诗咏词之音,重檐角亭,古林幽茂,仿若带游人穿越到了 920年前——公元1097年,一代文豪苏东坡被贬儋州,自此,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 苏东坡为儋州留下了最宝贵的文化财富,走进儋州,就踏上了人文的厚土。为了做好东坡文化这篇大文章,儋州自2015年2月启动了“东坡文化体验之旅”,面向全国首开背诵东坡诗词大赛先河,由是,才有了前文东坡书院里的声声吟咏。 背诗词、作书法、赛摄影、品美食……围绕“东坡文化”,儋州推出了多种内容体验,并设计了不同线路,串起峨蔓的盐田文化、兰洋的温泉文化、那大江茂村的红色文化、屋基村“鹭鸶天堂”的生态文化、石花水洞和海南热带植物园的科普文化等,将儋州多个景点有机串联,向全域旅游迈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过去,尽管有着东坡书院、千年古盐田、八一石花水洞等知名品牌,但在海南的旅游版图中,儋州仅仅扮演着一个典型的旅游通道角色,而“东坡文化体验之旅”却让儋州旅游业提质增效,旅游收入增长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据统计,2015年,儋州共接待过夜游客155.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99亿元,分别增长14.8%和16.4%。“没有举办‘东坡文化体验之旅’活动之前,就东坡书院景区为例,过去全年门票收入很难到70万元;活动举办之后游客激增,2015年收入就达150多万元,2016年突破了180多万元。”据儋州市旅游委主任李洪涛介绍,2016年前10个月,东坡书院接待游客达33万人次,游客数量翻倍增长。 告别东坡书院,驱车沿海南西线高速公路飞驰,途经儋州光村,道路西北侧的一片西班牙风情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与世界雪茄之乡古巴同处神奇的北纬19.2°,具有相似的气候、温度及土壤条件。它就是正在崛起的琼西旅游第一站——光村雪茄风情小镇,也是儋州打出的另一张文化牌。 不久前,小镇光村刚刚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雪茄盛典——第四届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游节。依托雪茄文化以及儋州当地特有的雪茄种植产业,雪茄风情小镇着力打造中国唯一以雪茄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平台。过去几年,小镇光村以“文”“体”为媒,相继举办了雪茄文化旅游节、国际象棋超霸赛、海南国际象棋公开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赛事,文化旅游产业雏形已具。李洪涛表示,未来光村要在产业支撑、文化内涵挖掘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对儋州雪茄品牌的塑造;要大力发展小镇旅游业,高水平打造旅游综合区;要凸显文化元素,依靠文化魅力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 文化不仅能助推旅游业提档升级,更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 根据儋州市旅游委提供的数据,去年儋州预计全年接待游客304.11万人次,其中接待过夜游客187.8万人次,同比增长16.01%;实现旅游总收入15.28亿元,同比增长17.15%;接待一日游游客116.3万人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500(含洋浦)人次,同比增长260%。 与此同时,渗透儋州文化特色的功能区也产生了巨大的“洼地效应”——系列文体活动、赛事,正让颇具美誉度的儋州“文化之城”成为跨越发展的“投资之城”“经济之城”。2016年1月至9月,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4.3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107.7%,净超年度任务10.4亿元,高于序时进度32.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23.9%。对此,儋州市委书记张耕表示,东坡文化节、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超霸战和东坡文化体验之旅等赛事活动,在规模和档次上不断突破,为儋州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年,儋州为旅游业定下一个“小目标”:全年接待游客365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18.18亿元,同比增长19%。为此,将进一步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快东坡文化旅游区建设,启动中和古镇复建及旅游化改造,用足用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儋州故城”三大国家级品牌,重点打造以海花岛旅游综合体和东坡文化旅游区为核心、以特色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为补充的“千年古郡·魅力儋州”旅游品牌。 特色农业,品牌引擎 雪茄文化节的热浪还未褪散,小镇光村又紧接着迎来了第二届海南(儋州)热带农业成果博览会,仅开幕当天便签约合作项目3个,投资额超过1亿元。 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这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是国家赋予海南的重要使命,也是海南农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儋州市辖区有16个镇、4个国营农场、4个市属农场及3个工业园区,农业总产值占全省1/10,农业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二位,山海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美食特色浓郁。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儋州结合自身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 在不久前于三亚举行的2016中国国际饭店业大会上,中国饭店协会授予儋州中国“粽子美食之乡”的称号。评审专家认为,儋州市首创了由政府强力打造“粽子美食”这一品牌概念和行动,带动当地农业、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把发展特色美食产业和生态旅游、特色产业和精准扶贫等工作紧密结合,收效显著。 数字最有说服力:2013年儋州粽子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2014年9000多万元;2015年突破1亿元;2016年达到2.19亿元。去年初,儋州粽子还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在海南众多地方粽子品牌中独树一帜。 看似毫不起眼的小粽子也能成就规模不小的产业,这正是儋州推动传统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结晶和缩影——为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儋州市提出“调优做精第一产业”发展思路,每年从财政拿出2000万元作为品牌农业发展基金,其中仅粽子每年宣传推广费用就达200万元。 在位于那大城区的儋州品牌农产品直销店,本土农产品琳琅满目,店员告诉记者,店里由38家企业签约供货,销售近40种地方特色农副产品。“通过严格挑选,择出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的农产品,用三年时间打造成省内外农业知名品牌。”儋州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儋州着力打造和推出了儋州粽子、红鱼、黄皮、海头地瓜、香芋、蜜柚、跑海鸭蛋、绿壳鸡蛋、菌草灵芝等九大农产品品牌,随着系列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将形成品牌农业的“立体方阵”,在岛内外打响知名度。 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模式,儋州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目前已培育出了100多种初具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 在光村镇,种植5000亩雪茄烟叶,建设世界一流的雪茄风情园;在雅星镇,发展反季节水果基地,儋州吉达农业开发公司种植反季节龙眼1800多亩、芒果300多亩、莲雾和菠萝蜜共200多亩;在东成镇,发展1万亩花卉苗木,打造集观赏、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鲜花风情小镇,达到“美丽经济”,催生“观光农业”效应;在那大镇屋基村种植1000亩玫瑰花,建设“玫瑰庄园”、国家农业湿地公园;在兰洋镇,打造葡萄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园,并带动周边镇发展…… 不仅如此,儋州特色农业还不断在连接第二、第三产业上探索新路子,玫瑰产业就是一个“接二连三”的生动例子。儋州玫瑰产业着眼于产业链延伸,有6个子系统:玫瑰生产种植、示范、繁育、销售;玫瑰酒文化为主题的庄园文化;玫瑰主题旅游观光和体验;玫瑰衍生产品研发和深加工;热带珍稀花卉繁育、研究与科普教育;商贸服务与生活配套。随着系列子系统的分化与整合,儋州将打造集“高新特色农业+传统村落文化+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玫瑰观光产业园。 “儋州着力农业综合开发,使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特色高效农业转型。”在一个月前于海口举行的2016年海南“冬交会”上,儋州特色农产品悉数登场,广受好评,儋州市委书记张耕表示,特色农业正成为儋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西部中心,蓄势发力 曾几何时,儋州在外界眼中还是一个海南岛西部毫不起眼的市县;现如今,甫一进入那大城区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都市气息。 “几年前,我们来儋州采访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同行的一位媒体同仁对记者说。他指的是那大城北新区,如今,沿那大兰洋北路、北部湾大道一路延伸的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和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这里,已变身为那大城区的新兴商住区。 城北新区的巨变,仅是儋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冰山一角。过去的五年,是儋州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受益多的一段时期: 顺利完成地级市升格工作,在海南区域发展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起点;提升优化了城市发展战略,将“一市双城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优化完善为“一市双城三区四地”(以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那大城区、滨海新区建设,夯实北部滨海经济区、中部综合功能区、南部生态保护区产业基础,建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基地、互联网信息产业基地、现代临港工业基地、国际旅游岛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连年呈阶梯式增长,排名从2010年全省第9位跃居至2016年的第5位;“双城”构架逐步形成,那大城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滨海新区初具规模,“双城”双擎效应开始显现…… 如今,有经济学家把海口、三亚、儋州称为海南城市群的“三核”。作为海南城市群的“三核”之一,儋州被赋予了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去年儋州的90个重点项目仍逆势飘红。在重点项目助推下,去年1至11月,儋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41亿元,占年度预算的104.4%,同比增长42.2%,增幅排名全省第一位;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60.03亿元,占年度预算的72.5%,同比增长3.3倍,增幅排名全省第一位。而根据儋州“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儋州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达33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5%,达24亿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920元,比2010年增长2.7倍…… 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这也是儋州在新时期迎来的重大机遇。 新年伊始,儋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洪武在市政府务虚会上强调,今年儋州要聚焦七大产业——新兴工业和海洋产业项目,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文化、体育和教育等产业项目,旅游会展业规划,健康生态养生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产业。不久前闭幕的儋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则提出,未来五年,儋州将扎实推进和深化包括“多规合一”改革在内的重点领域改革;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生产领域、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投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谋求转换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儋州建设…… 一系列创新发展“组合拳”,正在重塑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发展新格局。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394666442@qq.com 图为东坡书院 国象国际公开赛、国际马拉松赛、雪茄文化节、热带农业成果博览会……2016岁末的短短一个月里,静卧于琼岛西部的儋州市好戏连台,风云际会。如此密集地举办大型赛事、活动,对任何一个城市而言都是挑战,然而儋州却应对得热情而从容。“琼之有士始于儋,琼之士亦莫盛乎儋。”儋州,这个海南建制最早、有着悠久历史和得天独厚生态的千年古郡,正在向世人展示其沉淀日久、欲喷薄而出的力量与志气。 千载儋耳,文化铸魂 隆冬的儋州,和煦如春,偶尔的烟雨濛濛更添别样风情。 “写到水穷天杪,定非尘土间人”“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和风细雨中,坐落于中和古镇的东坡书院不时传出吟诗咏词之音,重檐角亭,古林幽茂,仿若带游人穿越到了 920年前——公元1097年,一代文豪苏东坡被贬儋州,自此,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 苏东坡为儋州留下了最宝贵的文化财富,走进儋州,就踏上了人文的厚土。为了做好东坡文化这篇大文章,儋州自2015年2月启动了“东坡文化体验之旅”,面向全国首开背诵东坡诗词大赛先河,由是,才有了前文东坡书院里的声声吟咏。 背诗词、作书法、赛摄影、品美食……围绕“东坡文化”,儋州推出了多种内容体验,并设计了不同线路,串起峨蔓的盐田文化、兰洋的温泉文化、那大江茂村的红色文化、屋基村“鹭鸶天堂”的生态文化、石花水洞和海南热带植物园的科普文化等,将儋州多个景点有机串联,向全域旅游迈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过去,尽管有着东坡书院、千年古盐田、八一石花水洞等知名品牌,但在海南的旅游版图中,儋州仅仅扮演着一个典型的旅游通道角色,而“东坡文化体验之旅”却让儋州旅游业提质增效,旅游收入增长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据统计,2015年,儋州共接待过夜游客155.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99亿元,分别增长14.8%和16.4%。“没有举办‘东坡文化体验之旅’活动之前,就东坡书院景区为例,过去全年门票收入很难到70万元;活动举办之后游客激增,2015年收入就达150多万元,2016年突破了180多万元。”据儋州市旅游委主任李洪涛介绍,2016年前10个月,东坡书院接待游客达33万人次,游客数量翻倍增长。 告别东坡书院,驱车沿海南西线高速公路飞驰,途经儋州光村,道路西北侧的一片西班牙风情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与世界雪茄之乡古巴同处神奇的北纬19.2°,具有相似的气候、温度及土壤条件。它就是正在崛起的琼西旅游第一站——光村雪茄风情小镇,也是儋州打出的另一张文化牌。 不久前,小镇光村刚刚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雪茄盛典——第四届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游节。依托雪茄文化以及儋州当地特有的雪茄种植产业,雪茄风情小镇着力打造中国唯一以雪茄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平台。过去几年,小镇光村以“文”“体”为媒,相继举办了雪茄文化旅游节、国际象棋超霸赛、海南国际象棋公开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赛事,文化旅游产业雏形已具。李洪涛表示,未来光村要在产业支撑、文化内涵挖掘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对儋州雪茄品牌的塑造;要大力发展小镇旅游业,高水平打造旅游综合区;要凸显文化元素,依靠文化魅力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 文化不仅能助推旅游业提档升级,更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 根据儋州市旅游委提供的数据,去年儋州预计全年接待游客304.11万人次,其中接待过夜游客187.8万人次,同比增长16.01%;实现旅游总收入15.28亿元,同比增长17.15%;接待一日游游客116.3万人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500(含洋浦)人次,同比增长260%。 与此同时,渗透儋州文化特色的功能区也产生了巨大的“洼地效应”——系列文体活动、赛事,正让颇具美誉度的儋州“文化之城”成为跨越发展的“投资之城”“经济之城”。2016年1月至9月,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4.3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107.7%,净超年度任务10.4亿元,高于序时进度32.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23.9%。对此,儋州市委书记张耕表示,东坡文化节、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超霸战和东坡文化体验之旅等赛事活动,在规模和档次上不断突破,为儋州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年,儋州为旅游业定下一个“小目标”:全年接待游客365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18.18亿元,同比增长19%。为此,将进一步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快东坡文化旅游区建设,启动中和古镇复建及旅游化改造,用足用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儋州故城”三大国家级品牌,重点打造以海花岛旅游综合体和东坡文化旅游区为核心、以特色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为补充的“千年古郡·魅力儋州”旅游品牌。 特色农业,品牌引擎 雪茄文化节的热浪还未褪散,小镇光村又紧接着迎来了第二届海南(儋州)热带农业成果博览会,仅开幕当天便签约合作项目3个,投资额超过1亿元。 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这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是国家赋予海南的重要使命,也是海南农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儋州市辖区有16个镇、4个国营农场、4个市属农场及3个工业园区,农业总产值占全省1/10,农业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二位,山海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美食特色浓郁。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儋州结合自身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 在不久前于三亚举行的2016中国国际饭店业大会上,中国饭店协会授予儋州中国“粽子美食之乡”的称号。评审专家认为,儋州市首创了由政府强力打造“粽子美食”这一品牌概念和行动,带动当地农业、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把发展特色美食产业和生态旅游、特色产业和精准扶贫等工作紧密结合,收效显著。 数字最有说服力:2013年儋州粽子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2014年9000多万元;2015年突破1亿元;2016年达到2.19亿元。去年初,儋州粽子还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在海南众多地方粽子品牌中独树一帜。 看似毫不起眼的小粽子也能成就规模不小的产业,这正是儋州推动传统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结晶和缩影——为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儋州市提出“调优做精第一产业”发展思路,每年从财政拿出2000万元作为品牌农业发展基金,其中仅粽子每年宣传推广费用就达200万元。 在位于那大城区的儋州品牌农产品直销店,本土农产品琳琅满目,店员告诉记者,店里由38家企业签约供货,销售近40种地方特色农副产品。“通过严格挑选,择出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的农产品,用三年时间打造成省内外农业知名品牌。”儋州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儋州着力打造和推出了儋州粽子、红鱼、黄皮、海头地瓜、香芋、蜜柚、跑海鸭蛋、绿壳鸡蛋、菌草灵芝等九大农产品品牌,随着系列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将形成品牌农业的“立体方阵”,在岛内外打响知名度。 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模式,儋州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目前已培育出了100多种初具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 在光村镇,种植5000亩雪茄烟叶,建设世界一流的雪茄风情园;在雅星镇,发展反季节水果基地,儋州吉达农业开发公司种植反季节龙眼1800多亩、芒果300多亩、莲雾和菠萝蜜共200多亩;在东成镇,发展1万亩花卉苗木,打造集观赏、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鲜花风情小镇,达到“美丽经济”,催生“观光农业”效应;在那大镇屋基村种植1000亩玫瑰花,建设“玫瑰庄园”、国家农业湿地公园;在兰洋镇,打造葡萄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园,并带动周边镇发展…… 不仅如此,儋州特色农业还不断在连接第二、第三产业上探索新路子,玫瑰产业就是一个“接二连三”的生动例子。儋州玫瑰产业着眼于产业链延伸,有6个子系统:玫瑰生产种植、示范、繁育、销售;玫瑰酒文化为主题的庄园文化;玫瑰主题旅游观光和体验;玫瑰衍生产品研发和深加工;热带珍稀花卉繁育、研究与科普教育;商贸服务与生活配套。随着系列子系统的分化与整合,儋州将打造集“高新特色农业+传统村落文化+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玫瑰观光产业园。 “儋州着力农业综合开发,使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特色高效农业转型。”在一个月前于海口举行的2016年海南“冬交会”上,儋州特色农产品悉数登场,广受好评,儋州市委书记张耕表示,特色农业正成为儋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西部中心,蓄势发力 曾几何时,儋州在外界眼中还是一个海南岛西部毫不起眼的市县;现如今,甫一进入那大城区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都市气息。 “几年前,我们来儋州采访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同行的一位媒体同仁对记者说。他指的是那大城北新区,如今,沿那大兰洋北路、北部湾大道一路延伸的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和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这里,已变身为那大城区的新兴商住区。 城北新区的巨变,仅是儋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冰山一角。过去的五年,是儋州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受益多的一段时期: 顺利完成地级市升格工作,在海南区域发展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起点;提升优化了城市发展战略,将“一市双城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优化完善为“一市双城三区四地”(以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那大城区、滨海新区建设,夯实北部滨海经济区、中部综合功能区、南部生态保护区产业基础,建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基地、互联网信息产业基地、现代临港工业基地、国际旅游岛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连年呈阶梯式增长,排名从2010年全省第9位跃居至2016年的第5位;“双城”构架逐步形成,那大城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滨海新区初具规模,“双城”双擎效应开始显现…… 如今,有经济学家把海口、三亚、儋州称为海南城市群的“三核”。作为海南城市群的“三核”之一,儋州被赋予了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去年儋州的90个重点项目仍逆势飘红。在重点项目助推下,去年1至11月,儋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41亿元,占年度预算的104.4%,同比增长42.2%,增幅排名全省第一位;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60.03亿元,占年度预算的72.5%,同比增长3.3倍,增幅排名全省第一位。而根据儋州“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儋州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达33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5%,达24亿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920元,比2010年增长2.7倍…… 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这也是儋州在新时期迎来的重大机遇。 新年伊始,儋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洪武在市政府务虚会上强调,今年儋州要聚焦七大产业——新兴工业和海洋产业项目,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文化、体育和教育等产业项目,旅游会展业规划,健康生态养生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产业。不久前闭幕的儋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则提出,未来五年,儋州将扎实推进和深化包括“多规合一”改革在内的重点领域改革;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生产领域、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投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谋求转换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儋州建设…… 一系列创新发展“组合拳”,正在重塑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发展新格局。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394666442@qq.com
 

上一篇:兰卡的微笑

下一篇: 如何做好档案服务民生工作

 
相关论文导读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3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6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11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2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11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5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6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3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2
 
分类浏览
 
论文阅读排行
 
最新论文阅读
 
 
 



2018-2020 400农业期刊网 专业学术期刊名单推荐平台

 

免责声明:本平台并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整理学术信息以及期刊投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