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农业
清代的蚕业(上)
 
更新日期:2021-06-22   来源: 蚕业科学   浏览次数:4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满族入关之初,东来诸王及八旗兵丁,强占田地为己有,圈以标志,“旗兵纵马放牧,残损桑田,直到康熙年间,犹在出现”(康熙《海

 

满族入关之初,东来诸王及八旗兵丁,强占田地为己有,圈以标志,“旗兵纵马放牧,残损桑田,直到康熙年间,犹在出现”(康熙《海宁县志》卷二)。盖满族处于落后的生产方式下,一旦进入关中先进的社会,自不能适应,而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其后,统治集团对全国人民的统治“期于久远”,乃逐渐采取开辟荒地以及奖励农业的政策,生产发展,蚕桑生产和蚕业科学技术在二百六十多年中也在进步中,当时西方的意、法和东方的日本,蚕业生产科技的某些方面已超过我国,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理论传入我国,对我国蚕业科技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第一节 政府对蚕桑生产的政令

顺治元年(1644),题准盛京地方,令照旧织布,仍留养蚕屯十处,十五年(1658),复准桑柘榆柳,令民随地种植,以资财用。

康熙十年(1671);其民间农桑,敕令督抚严饬有司,加以督课,勿误农时,勿废桑麻,三十三年(1694)四月十三日上谕内阁云,“每巡历郊甸,必须视农桑”,三十五年(1696)二月,对二十三幅耕织图亲自写了序文,每幅题了诗,写桑赋和蚕赋的序文颁发全国。四十六年(1707)六月,责成地方官,令五庙田种桑二株,百亩之田种桑四十株。

雍正二年(1724)二月下诏劝农,“舍旁田畔,以及荒山旷野,度量择宜,种植树木,桑柘可以饲蚕”。

乾隆初,编篡《授时通考》颁行政域,书凡八门七十七卷,其中的一门为桑蚕。颁谕劝课农桑;十一年(1746)陕抚陈宏谋奏称豳、岐旧地,西、同、凤、汉、邠、乾等府州,皆可养蚕,令广植桑株,雇人养蚕,已及数十万株。上谕有谓兴农桑乃为政要务,毋始勤而终息,毋空言而行违;三十八年(1773)武英殿印行《农桑指要》发行各省,四十年(1775)陈宏谋主持陕西省政事,他指出主陕大要有七,其中之一就是广行蚕桑,五十九年(1794)二月谕饬浙省督抚奏报蚕收情形,每岁一次。

嘉庆十九年(1814)正月,上谕内阁:“定例考核吏治,首列劝课农桑,所以责望牧令者,莫要于此。”二十三年(1813)六月上谕内阁:“凡桑柘果蔬以及蒲鱼鸡豚,咸令广为艺畜。”

道光五年(1825),胡长庚奏“山东省地宜蚕桑,应行设局劝教”,又奏“登、莱、青各属多有饲养野蚕者,其余各府州,民向劝蚕桑,现均饬广行栽植”,答谕有云“认真办理,务收实效,不可有名无实也”,二十年(1840)二月,贵州巡抚贺长龄奏称“试种桑秧、木棉,教民纺织,渐有成效”上谕实力劝导,不可中辍。

同治八年(1869)谕:“桑为衣食之饶,最关紧要,惟小民耕种,未免勤惰不齐,是在地方官随时督率,予以劝惩。”

光绪二十三年(1897)谕:“桑麻丝茶等项,均为民间大利所在,全在官为督劝,庶几各治其业,成效可观。”二十九年(1903),张之洞厘订学堂章程,对通商口岸及出产丝茶省份,设立蚕务学堂及蚕桑公院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立农工商部,档案中保存有蚕桑栽种图志,椿树、柳树、橡树、柘树养蚕法。

有清一代的蚕桑书籍有《耕织图诗》、《授时通考》、《梭山农谱》、《豳风广义》、《蚕桑萃编》、《广蚕桑说》、《农业全书》、《广蚕桑说辑补》、《裨农最要》、《蚕事要略》及各地编辑的地方性蚕书。

第二节 各地区蚕业的发展

1 浙江

在清朝初期,也和其他生产一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摧残,但由于生产基础(技术经验,设备和农桑之间的协调)比较坚厚,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丝绸市场的扩大,蚕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起来,丝绸销售成为一大财源,以致政府认为“公私仰给,惟蚕丝是赖”。因此,全省除浙南之丽水、庆元和遂昌等几个县“蚕桑之利尚未有兴”外,其他各县都重视蚕业的发展,甚至也因丝价的一时高涨而刺激农民盲目发展,如崇德县(在今桐乡县境内)在康熙年间,全县桑地占土地面积的41.4%,“蚕桑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张履祥《補农书》),到十九世纪,吴兴地区“乡人惰于稼而勤于蚕,无不桑之地,无不蚕之家”(《南浔镇志》),海盐一带“田地相埒,……公私仰给,惟蚕是赖,故蚕月最重”(《嘉兴府志》)。平湖县“同治、光绪年间,大兴蚕利”(《海宁州志》卷二)。“宁波府的鄞县,养蚕缫丝向来只限于鄞江桥一带,到光绪初年种桑日多”(《光绪鄞县志》卷一”风俗”),全省在1875-1908年间蚕业发展地区为:

杭州府海宁、余杭、仁和、钱塘、富阳、临安、于潜、新城、昌化;

嘉兴府嘉兴、石门、桐乡、海盐、平湖、秀水、嘉善;

湖州府乌程、归安、德清、长兴、安吉、武康、孝丰;

绍兴府新昌、嵊县、诸暨、上虞、余姚、萧山、会稽、山阴;

宁波府奉化、鄞县、镇海、象山、慈溪、石浦;

金华府义乌、浦江、兰溪、金华、东阳;

严州府桐庐、分水;

衢州府西安、开化、江山;

温州府永嘉、瑞安、乐清、平阳;

处州府丽水、遂昌、庆元、云和、缙云。

光绪中期以后,据不完全统计,各府产茧量为杭州16万担,嘉兴14.3万担,湖州17万担,宁波1.3万担,绍兴7.2万担,金华0.416万担,温州0.3万担,台州0.17万担,严州0.16万担,一般年份总

产约60万担(《续文献通考》卷379“实业二”)。嘉兴地区本为平原低洼之地,颇不利于田,田多改之为地,种桑植菸,分稻禾之半(光绪《嘉兴县志》卷末旧序)。

2 江苏

五口通商开辟后,洋商高价搜求丝绸,刺激太湖流域蚕业的发展,无锡和金坛便是新兴的一个蚕区,武进和宜兴在太平天国以后(1868年左右),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丹阳的蚕业发展也较快,太平天国后,政府“采湖桑教民栽种,不十年,桑阴遍野,丝也渐纯,岁获利十数万计”,而且因为战争期间人口的迁徙,从湖州传来了缫丝技术,群众中流传了“栽竹养鱼千倍利,不如养蚕四十天”的谚语(《丹阳县志》光绪五年,卷二十九)。溧阳的蚕业本来就比较发达,至清代更进一步发展。丹徒在同治初开始发达起来(《丹徒县志》光绪五年,卷十七,19页)。江宁“金陵南乡一带向赖蚕桑之利,乱后则滨江人民咸相效法,耕耘之外多以种桑饲蚕为务,故尔来该处所出新丝,年年增盛”(《申报》光绪七月二十九日)。句容在光绪八年(1882)后大量种桑树(《句容县志》光绪三十年卷四“实政”)。常熟在光绪三十年后(1904)左右发展蚕业(庞鸿文等《常昭合志稿》光绪三十年卷四十六)。江阴在光绪中期起蚕业不断发达起来,高邮和淮安也在光绪中期、后期开始种桑养蚕,此外,旬容,六合、高淳、江浦、溧水、江都、甘泉、兴化、泰州、仪征、宝应和盐城各在光绪初期试种桑树。

最可注意的是无锡和金坛,“向年无锡、金匮两县饲养之家不多,自经兵燹以来(太平天国后),该处荒田隙地尽栽桑树,由是饲养者日多一日,而出丝者、亦年盛一年,近来苏地新丝转不如金锡之多,而丝之丝场亦不如金锡之旺”(《申报》光绪六年(1880)五月十四日)。

为发展蚕丝业,积极从浙江购进桑苗。“宁藩司前委员赴浙购桑秧十五万株,现经购齐,装运来宁,兹将桑株的酌定数目,分发各处。计:江南蚕桑所二万株;上元、江宁各一万株;句容、六合、高淳等处各一万株;江浦、溧水等处各五千株;江都、甘泉、兴化、泰州各一万株;仪征、宝应、山阳、盐城各五千株。各属自桑秧运到后,乡民走领者颇不乏人”(《东方杂志》二年五期·实来,89页,光绪三十一年(1905)五月)。

在如皋已试育改良蚕种,会员朱君阆樨等,在如皋结农桑公社,据云所育日本及绍兴(新昌县澄潭镇)种蚕,按新法育之,大丰稔,成茧洁白精密,每八百两得丝百两(《农学报》(37)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月上“蚕麦成绩”)。

3 安徽

在光绪年间,安徽产丝主要在青阳县,“所属缫出蚕丝大约有七、八成”(《益闻录》第1275号,光绪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滁州当太平天国后,养蚕的也多起来(熊祖《滁州志》光绪二十二年,卷21、第1页)。怀宁县由于当局的倡导,从浙江引进桑苗和蚕缫技术,略有发展。此外,婺源、芜湖和石棣等县也有所发展。“芜湖关道袁爽秋观察,去冬捐俸派员往湖购办桑株,分给太平、宁国州二府及广德州,三属各乡招民领种,并委管带保卫营饶守戍,将西湖地后江防府署旧基,派兵丁开垦成田,以便植桑,并委刘参军会同守戎在河南普济寺内设课桑局以理其事,上月桑株三万已由浙运到,农民纷纷领种矣”(《农学报》(一)四月上“课桑述闻”光绪二十三年(1897)。

4 江西

由于狄青在江西时推广东的养蚕技术,蚕业渐盛,又刘芋珊也曾在赣州南乡王母渡聘请龙南蚕师教导技术,种密植桑,饲八造蚕,收获颇丰(《农学报》第十四期,“赣州蚕事”光绪二十三年十月)。瑞州也由于太守江吾的倡导,使得蚕丝收入大大增加(《学农报》第10期“蚕桑成效”光绪二十三年六月)。此外,建昌、南昌、饶州、吉安、奉新,也由于政府的提倡而发展蚕业,多少产些丝的有九江、湖口、彭泽、德安、永修、武宁、修水、铅山、弋阳、永丰、鄱阳、于都和瑞金等。

又在泰和、遂川、吉水、吉安、兴国和赣县等县产樟蚕丝,天然丝由枫蚕食樟树叶或枫树叶结茧缫成。

5 湖南

所栽桑树原为荆桑,至清甲午年间(1894)巡抚吴大澈购进湖桑推广,并从四边地扩展到成片的土地上。

光绪末叶,农务局从浙江购买湖桑推广(《东方杂志》“实业”二年五期,89~90页,光绪三十一年五月)。

6 湖北

在光绪中后期也在积极发展蚕业,所产蚕丝除供他地需用外,输出的也不少,产地以当阳、东湖、汉川,黄州、沔阳和蒲圻等县较多,丝有黄白两种。

光绪十六年(1890)张之洞在湖北发起兴办蚕业,他“会檄司道筹款设局办理,屡经派员前赴浙江购运桑苗分发各州县栽植。并采购桑子交江夏、汉阳二县,辟地播种成苗,饬令各州县来省请领,不许取民一钱。自十六年(1890)起共发过各属桑苗已及一千万株,据报成活分数有十之六七者,有十之八九者,亦有全数成活者”。(《农学报》(六)六月下,“张之洞兴办湖北蚕桑折”)。

7 四川

光绪二十三年(1897),浙人周孝怀任四川劝业道,鉴于四川生丝概属土种黄丝,乃设立蚕务总局及各县蚕务局,于成都设省立高等农业学校蚕桑科及省立女子制丝讲习所。设立生丝检查所,检查由川运沪的生丝,保证质量,引进浙江蚕学馆的蚕品种诸桂、新圆、新昌长和轰青等白茧种,并移种湖桑和鲁桑。光绪二十七,八年间(1901~1902)三合县陈苑溪“贫不给一家之食,遂种桑一分,获利后又赁田而广植之”,创办裨农桑园,种桑秧十万余株。

夔州,……岁在乙酉(光绪二一年,1885)始市桑于浙之湖州,植诸盛字山之阴,株以万数(冯熊《蒿庵类稿》卷22,19页“盛山种桑记”)。

井研县所产“井研丝在市都市称上品,织户争购,取名东路丝,以别于嘉、眉、潼、绵等郡。其类分二等,价视粗细为高下,细倍粗价什二,赀本费亦如之,岁入丝价殆数十万金,农民资以为生计甚众”(吴嘉谟《井研县志》光绪二十六年卷八,二页)。

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劝业道下设立省蚕务局,局长1名,技师3名,技士6名,检查员5名,主要业务是蚕品种试验、培桑、桑病虫害试验、栽桑经济调查,养蚕法和缫丝法试验等。创办了蚕业讲习所,农事试验场和女子蚕桑师范传习所,另负责分发蚕种和规定制种条例,执行蚕种检验等,各县设有蚕务局,贯沏省蚕务局任务,培训实习生,分发桑苗和蚕种,传授养蚕防病知识,但因经费有限,仅合川、保宁和眉州三蚕务局颇有声誉。

8 贵州

贺长庆在道光十七年(1837)“督同藩可庆禄、粮储道任树森刊发《蚕桑编》、《木棉编》,通颁各属,教民栽种,以冀渐知纺织。十八年(1838)春间,光于省城附近隙地试种桑秧数万株,长至二、三尺时,听民移种。……玉屏县知县王存成所种桑树,成活者已有二万余株,又在署设局教以养蚕、取丝、织绸之法,现在民间能养蚕者已有百数十户,……呈所织丝绸较胜于遵义之橡茧。又署桐梓县知县鹿丕宗以该县民但知养蚕,未谙织造,辄将所取之丝转贸他处,获利甚微,因雇觅工匠,敕之织绸,民情乐于从事,现已多有能织者,并将织出土绸呈验,虽经纬尚组,亦足资衣被之利”(贺长龄《试种桑秧木棉教民纺织摺》道光二十年正月)。

“种植未能如法,以致……桑条虽长而不茂,……方种桑之始,黔者皆系插条,而蟠根不坚,枝叶未能畅茂,该道(储粮道)因于省城附近之外治地两区,令以椹于试种,破觉根固枝繁,易于长发。计十七年(1837)至今,共成活三万余株,均陆续令民种于宅畔山边以普其利。此外,于石阡、思南等府各种活二万株、一万株不等。唯绥阳县自四川移来桑秧六万株,均经栽植成活,办理尤善。”(道光二十年十月贺长龄《现办桑棉纺织各情形摺》)

乾隆中,有徐陪平者,浙江嘉兴人,宦正安,位吏目,前后十四年,托人由浙江带来蚕种,交民间并教以饲育之法,迨离正安,养蚕遍及全县,后人建徐祠纪念之。光绪丙午年(1904),正安正目郎承模鉴于正安饲蚕者众,但法不良,乃呈请抚台林肇元派一精于蚕桑者来正安开办蚕桑学校,林准如所请,乃派浙人徐谦三君者来设校,奈因饲育及品种不良,无有成功,翌年,郎调古州州牧,该校亦停。(郭太炎“贵州省正安道真绥阳三县蚕桑事业及土地利用概况”《中农月刊》4(12):85.103,1943)

9 广东

广东蚕业有悠久的历史,至清代仍有相当比重。并且发展了“桑基鱼塘”综合利用土地的方法,“近年蚕之家将洼田挖深取泥,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饲蚕,蚕矢饲鱼,两利俱全,十倍禾稼”(区为果等《高明县志》光绪二十年,卷二,30页)。

9.1 光绪前期

“粤东繁盛甲于中国,天下皆称其富庶,蔗糖、桑茧,近输直比,远输泰西,获利不可谓不溥”(何如璋“复粤督张振轩制军书”《茶阳三家文钞》卷三)。

粤东附省各县地少人稠,服贾者多,业农者少,即有膏腴之地,又竞以种桑饲蚕为务(冒澄“上成方伯论被水乡村亟筹卹”《拙叟賸言》78页,光绪六年(1880)四月)。

9.2 南海县

境内桑田,以江浦、黄鼎、主簿为多,而江浦之官山、简村、金瓯、龙津,黄鼎之罗格、良溪、大岸,主簿之九江、沙头、大同为尤最。十亩桑田,浓阴缛,且各处均有桑市。即此数处而论,其桑田不下数十顷。蚕业盛于西樵,非西樵之天气、地质独优也,风气已开,日渐发达,有不期然而然者矣。(桂坫等《南海县志》卷四,34页)

9.3 东莞县

广州蚕桑之利,顺德称首,南海次之,莞未之前闻,前三十年间(1881年左右),诸缙绅立普善堂提倡蚕桑,购桑栽于顺德,并请养蚕之善者为之师,自是播种渐兴,峡内、石步、周屋、厦半、仙山诸乡产丝尤夥(陈伯陶等《东莞县志》宣统三年(1911)卷13,第3页)。计一妇之力,岁可得丝四十余斤。桑叶一月一摘,摘已复生,计地一亩,月可得叶五百斤,蚕食之得丝四斤。家有十亩之地,以桑饲蚕,亦可充八口之食矣(同上书,卷15,第3页)。

10 广西

远在唐代,张籍“送人之桂林”诗中就提到“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宋代也有记载:“广西亦有桑蚕,但不多耳,得茧不能为丝,煮之以灰水中,引以成缕,以织紬,其色虽暗,而特宜于衣,在高州所产佳。”(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

作为产业,始盛于清代。梧州府的容县在同治初年(1862)始有蚕丝生产。同治中叶,在贺县开始提倡,“蚕桑大利,数百年来未能开其端者。有严文德者慷慨措资,往广东购得女桑五百株,今(1872)春用船装来,择地种植,又觅得熟习蚕事之蔡姓夫妇,令其经理,并能传授男妇络丝各法。日昨本署县亲诣其地,见所种新桑,大者一、二丈,小亦七、八尺,枝无条,叶大于掌,其色光润,饲养必肥。又询其所购蚕子,均发为新蚕”(张联桂“劝兴蚕桑示”《问心斋杂录》卷下,第39页,同治十一年(1872))。

光绪元、二年(1875~1876)务蚕者逐渐加增,至十一、二年(1885~1886)更踊跃劝功,蒸蒸日上,每年邑中共得蚕丝银约万余两。上半年时亢旱,农田失收,借此稍资穷困,而人人亦因愈知育蚕有益、争取劝勉矣。十三年(1887)冬,各家赴粤东买桑秧数百万株,及时分种,就会邑而论,以辛里为最多,坊里、厢里、思里次之,离城稍远又次之;就坊里而论,种桑者约近百家,多则万余株,少则千百株(何见场“查明土性宜桑上容县邑侯禀”《省心堂杂著》卷上,第16页)。光绪十七年(1891),据各处禀报,领种桑株共有余株,复广购椹子给种,以补桑秧之不足,民间桑事大起,体察情形,已有渐推渐广之势(马丕瑶“酌保蚕桑出力员绅折”《马中丞遗集》卷二,第27页,光绪十六年)。至光绪十七年(1891)据全省各府、厅、州、县所报的出丝量已达余斤(马扎亚尔“帝国主义与中国丝业”《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第24章,陈代青等译)。

11 台湾

台湾野生桑树遍地皆是,早在明代郑成功时,就从内地携带蚕种到台南试养,清光绪十一年(1885)刘铭传改革台政,倡导农桑,曾在台北的大龙垌、大稻埕、冷水坑和土城等地栽桑,奖励养蚕制丝。光绪十四年(1880)日本帝国主义强占台湾,1896年在台北文山郡新店开抬养蚕,设立养蚕讲习所。

12 福建

吴玉树《东林山志》载:“陈理字公礼,洪武间(1851~1864)知福建延平府,其地初无蚕桑,公遣人至其家移其种,教民艺育,不数年,获其盈。”其后为了发展蚕业,曾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农桑局内创立农桑试验场,也曾托在杭州做太守的福建人林迪臣从桐乡的石门购桑苗1万株运回推广(《农学报》第25期,光绪二十四年上)。

13 河南

“豫中仅有土桑野蛹,远逊湖桑家茧。南阳等处亦间出绸绫,究非通省普行之利。……由魏给先……派员前往浙江采买湖桑二十三万株,蚕种三百六十余张,雇觅工匠二十四名,并各种器具多件,又购买本乡土桑三万余株,一饼饬发各属散发民间,认真劝办。”(光绪七年,魏纶先《蚕桑织物纪要》13~14页“奏创兴蚕桑织务折”)

14 河北

“热河后府国场蒙古暨承德永平两府所属十四州,土丝为九利之一,口外河边山中向有桑树,乡民蓄蚕,其丝有黄白二色,昔时出产尚少,或缫作丝线,或织为绵绸,迩来所出渐多,每年有千包之数。又有一种野蚕茧名日山茧,即蚕之食菠萝叶(柞叶)而成者,所在皆有,数亦不少。”(徐澜《徐愚斋自叙年谱》页九十,光绪二十三年(1897)“拟兴滦州卞凉汀商务公司节略”)

“查直隶原有蚕桑之外,向仅深、易二州,完县、元氏、邢台三县,现清苑、满城、安肃、束鹿、高阳、安州、定兴、望都、定州、深泽、曲阳、冀州、衡水、安平、广昌、滦州、昌黎、抚宁、丰润等州县,在在皆有。”(卫杰《蚕桑萃编》卷一,“举办蚕政逐渐扩充以广利源折”)

迁安县“此外一带……养蚕不少,近年南边人来买”(徐澜《同上卷》58页)。

15 陕西

大同刘青黎……君以辛未(1871)进士,今陕西,于三原独久,君则致力蚕桑,倡率劝导,无微不至,辑为此书《蚕桑备要》(1895),尽撷《豳风广义》之精,而又参以近人新出之说及君所亲试者,三原蚕桑大起,野则树桑日广,城则茧丝盈市。(刘光蕡《烟霞草堂文集》卷二,22页“蚕桑备要后序”)

16 山西

“今太原迤南郡县多稻,且有蚕织者。……志载物产有桑有丝绢,由来已久。乾隆中,余家从伯父树恒、妻张氏尝饲蚕,手织茧紬,数十年来,此风寂然”(祁嶲澡《马首农言》1836年)。

光绪年间,张之洞在山西推广蚕业,光绪初“据平定州已经种桑十余株,介休已种成数万株,此外各属宜桑之土,十得五六。现于省城立桑棉局,卒作兴事”(张之洞《张文襄公公牍稿》卷二,17页“咨江苏抚院顾募织绸机匠”光绪九年四月三日)。

17 甘肃

“至于丝缕布匹,甘省素未讲求,全待商贩,又不能有南方舟辑可资重载,以故价值昂贵异常。……查桑树最易生长,树堡、沟坑、墙头、屋角一隙之地,皆可种植,……不须肥美地,与种谷亩毫无相碍,且初种不费资本工力,迨及合用,则养蚕纺织诸务,又皆妇女所能,不至有妨农事。……女桑之泳豳风具有明证,陕之邠,甘之泾,即其故地,闻民间蚕茧,见在亦复盛行”(左宗棠“札陕甘各州县试种稻谷桑棉”),作于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未去新疆尚留甘肃时亲自在肃州(今酒泉)栽桑数百株,在安西和敦煌设局教民蚕事,教人在兰州莲花池侧种桑数千株,在东教场河坝和总督衙门后园隙地照样栽种。

18 新疆

“西北回子地方产丝绵,以之制甲,其坚固胜于中土,大约四十层可敌浙江之丝八十层,向来不知外国出丝也。”(《康熙几暇格物编》上之下)

清代于1883年在新疆建立行省前后,清以南疆的吐鲁番、库尔勒、巴楚和喀什为重点,鼓励南疆人民扩大栽桑养蚕,低价收购,获得对俄英的外销利源。(周立三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1963)

“库车:……东至布古尔止,多糜子桑椹之酒,桃、李、桑、梨皆?盛;和田:女勤蚕织,有和由紬,绢、茧、雀塔尔布,缜密光实,非别城所有也;喀什噶尔:……岁贡紬缎,金银丝触缎、布、石榴;喀什噶尔东北一百九十里为阿尔古回城,土产桑;国朝开辟新疆二万余里,从古所未有也,回民各纳钱、粮、缎、布土产之物。”(椿园《异域琐谈》,转引自福庆《异域竹枝词》)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了解到当地有桑八十万株之多,觉得发展大有可为,他先后在湖州觅雇熟练工人六十多名,带着蚕具、蚕种到新疆,在哈密、吐鲁番、库车、阿克苏等地教各族人民栽桑、接枝、种椹、饲蚕、煮茧、缫丝、织造,传授先进技术,后来听说本地桑树品种不良,更不远数千里,运来东南桑苗数千株,让人民领种。他说:“西土宜桑,试课蚕务,颇易见效,拟于哈密、吐鲁番、库车、阿克苏先设总局,五年之后,必可见利。俄商及边商皆垂涎川丝之利,蚕事一兴,则蜀利归于新疆,民可使富也。”(《左文襄公文集》“书牍”)

表1 Rondot和Gilbermann对我国主要省区的茧、丝产量调查和推算注:上述1担折50.4 kg。G i l b e r m a n n调查产茧量(担)省名R o n d o t调查产丝量(担) 估计产茧量(担)1 0 1 7 0 0 0 3 5 0 0 0 0 3 0 0 0 0 1 2 0 0 0 0 2 5 0 0 0 3 1 7 0 0 0 4 5 0 0 0 7 1 7 0 0 0 1 4 2 0 0 0 7 2 0 0 0 2 8 1 7 0 0 0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山东广东河南其他总计6 3 0 0 0 2 1 0 0 0 8 5 0 6 0 5 0 5 4 0 1 5 7 0 0 1 8 5 0 4 4 0 0 0 7 7 0 0 1 3 1 0 1 6 2 0 0 0 9 4 5 0 0 0 3 1 5 0 0 0 1 2 7 5 0 9 0 7 5 0 8 1 0 0 2 4 1 0 0 0 2 7 7 5 0 6 0 0 0 0 0 1 1 5 5 0 0 1 9 6 5 0 2 4 3 5 0 0 0

1880年法人Rondot和1898年德人Gilbermann对我国主要省区的茧、丝产量调查和推算如下:

从上表可见各省产茧量在18年内均有较大的增长,后者占当时世界产茧量633万担的44.5%。

 

上一篇:第三届蚕业科学与21世纪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

下一篇: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钣金产业学院

 
相关论文导读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3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6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11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2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11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6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6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3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02
 
分类浏览
 
论文阅读排行
 
最新论文阅读
 
 
 



2018-2020 400农业期刊网 专业学术期刊名单推荐平台

 

免责声明:本平台并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整理学术信息以及期刊投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