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科学
探究液氧罐环境风险及预防措施
 
更新日期:2021-04-01   来源: 爆炸与冲击   浏览次数:45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 物化性质、用途及存储方式 液态氧是氧气在液态状态时的形态。外观与性状浅蓝色液体,冷却到-218.8℃成为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1 物化性质、用途及存储方式 液态氧是氧气在液态状态时的形态。外观与性状浅蓝色液体,冷却到-218.8℃成为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膨胀比为860:1,这个特性使它较为广泛的用于工业及航天领域。目前,在城市居民身边常见的用途为用于医疗抢救及自来水或城市生活污水消毒中臭氧的制备原料。 少量液氧通常使用钢瓶存储,大量液氧需使用玻璃钢内衬环氧树脂储罐储存。为防止氧气泄露聚集造成环境风险,危害环境及人身安全,液氧罐通常露天储存,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主要为火灾及爆炸。 2 液氧环境风险特性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液氧属于危险化学品,序号2528,品名:氧(压缩的或液化的),CAS号7782-44-7。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液氧类别及项别为2.2(非易燃无毒气体),次要危险性5.1(氧化性物质),包装类别Ⅲ。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液氧临界量200吨。 液氧的环境风险主要为涉气有害因素,一经泄露立即挥发,不存在涉水环境风险。涉气风险主要为挥发后的火灾及爆炸隐患以及对人员的伤害。 2.1 火灾危险性 液氧本身不可燃,但可以强烈地助燃,就算单纯与燃料接触也不会导致燃烧,如将正在燃烧的物质投入液氧,液氧将强烈助燃,导致剧烈燃烧。 2.2 爆炸危险性 液氧由于温度较低,当液氧与其他液体碰撞时,低温会导致液体燃料凝结。在凝结状态下如遇加压或者撞击,将发生爆炸。如液氧在密闭状态下,温度升高到-118.4℃,并且逐渐气化时,如果压力持续增高,会发生物理爆炸。 2.3 人员冻伤及氧中毒 液氧温度极低,沸点为-183℃,当发生泄露时,接触到人体,将导致皮肤冻伤。空气中氧的浓度大于等于40%时,人体可能出现氧中毒反应,在吸入的气体中氧浓度占比在百分之四十到六十时,会出现咳嗽,胸闷,严重的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长期处于此环境下,会导致眼部损伤,甚至失明。在吸入的气体中氧浓度大于等于百分之八十时,会引起昏迷,呼吸衰竭进而导致死亡。 3 液氧泄露、火灾、爆炸后果模拟分析 3.1 液氧泄漏 液氧罐体、管道或阀门破裂,或操作不当造成液氧泄漏,液氧泄露过程中随之气化为氧气,造成周围空气氧浓度上升,泄露出的尚未气化为氧气的低温液氧,进入液氧罐周边设置的围堰中,进入围堰中的低温液氧,随着停留时间的加长,逐渐气化为氧气,不会泄露入罐体周围水体。 3.2 液氧燃烧 液氧大量泄漏至周围空气时,若遇明火,且周围有可燃物时,会造成火灾风险,当可燃物燃尽时,火焰熄灭。因此液氧罐应露天存放,可有效防止氧气积聚,降低燃烧风险,并且存放位置应符合安全距离要求,罐体周边设置围堰,周边不设可燃物质,可大大减低火灾几率。 4 预防措施 4.1 灭火方法 像泄露容器持续冲水降温冷却,防止温度升高而导致爆炸,迅速关闭气体阀门,现场操作救援人员也需持续保持水淋,及时选用适合火情的灭火剂控制消灭火情。 4.2 泄漏应急措施 (1)检查周边有无明火,如有明火存在及时熄灭; (2)安排泄漏污染区人员迅速隔离至临时避免场所,并严格限制出入,临时避免场所不得设置于污染区下风处。 (3)避免发生金属撞击,以免产生火花; (4)紧急布置警戒区且区域应布置在下风方向,严禁任何火源带入; (5)关闭阀门; (6)如泄露严重,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通知公安消防部门并立即疏散警戒区内的有关人员(以防冻伤); (7)如发现人员冻伤,尽快使其脱离液氧环境,尽早施行快速复温,把冻伤部位浸泡在42℃温水中,若手套等防护用具脱不下来,则连带一起浸泡,避免自融或低温冷水中,以免失掉最佳时机,若出现水疱或血疱等严重后果,及时拨打120急救。 4.3 日常防控措施 液氧罐周边不应设置可燃物质,避免可燃物质与液氧混合,产生混合物凝固爆炸的风险。液氧罐应由厂家定期维护、充装,当温度、压力异常时,厂家及时组织检修。液氧罐所在单位员工普及防火,灭火知识和应急处置措施的培训。日常设备加强检查,对液氧罐进行严密监控,定时进行检查。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每年定期有针对性的进行演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安全规定,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加强消防训练与演习。作业区配有消防栓和灭火器,一旦发生火灾,能快速反应。罐区地面硬化,一旦泄露,可阻止其进入土壤。 5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液氧的广泛应用,安全使用,降低其对环境风险至关重要。因此,在液氧罐设置、使用及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周边环境安全的重视,预防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做到安全使用,将其环境风险降到最低,保证环境质量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 [2]《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 [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1 物化性质、用途及存储方式液态氧是氧气在液态状态时的形态。外观与性状浅蓝色液体,冷却到-218.8℃成为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膨胀比为860:1,这个特性使它较为广泛的用于工业及航天领域。目前,在城市居民身边常见的用途为用于医疗抢救及自来水或城市生活污水消毒中臭氧的制备原料。少量液氧通常使用钢瓶存储,大量液氧需使用玻璃钢内衬环氧树脂储罐储存。为防止氧气泄露聚集造成环境风险,危害环境及人身安全,液氧罐通常露天储存,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主要为火灾及爆炸。2 液氧环境风险特性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液氧属于危险化学品,序号2528,品名:氧(压缩的或液化的),CAS号7782-44-7。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液氧类别及项别为2.2(非易燃无毒气体),次要危险性5.1(氧化性物质),包装类别Ⅲ。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液氧临界量200吨。液氧的环境风险主要为涉气有害因素,一经泄露立即挥发,不存在涉水环境风险。涉气风险主要为挥发后的火灾及爆炸隐患以及对人员的伤害。2.1 火灾危险性液氧本身不可燃,但可以强烈地助燃,就算单纯与燃料接触也不会导致燃烧,如将正在燃烧的物质投入液氧,液氧将强烈助燃,导致剧烈燃烧。2.2 爆炸危险性液氧由于温度较低,当液氧与其他液体碰撞时,低温会导致液体燃料凝结。在凝结状态下如遇加压或者撞击,将发生爆炸。如液氧在密闭状态下,温度升高到-118.4℃,并且逐渐气化时,如果压力持续增高,会发生物理爆炸。2.3 人员冻伤及氧中毒液氧温度极低,沸点为-183℃,当发生泄露时,接触到人体,将导致皮肤冻伤。空气中氧的浓度大于等于40%时,人体可能出现氧中毒反应,在吸入的气体中氧浓度占比在百分之四十到六十时,会出现咳嗽,胸闷,严重的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长期处于此环境下,会导致眼部损伤,甚至失明。在吸入的气体中氧浓度大于等于百分之八十时,会引起昏迷,呼吸衰竭进而导致死亡。3 液氧泄露、火灾、爆炸后果模拟分析3.1 液氧泄漏液氧罐体、管道或阀门破裂,或操作不当造成液氧泄漏,液氧泄露过程中随之气化为氧气,造成周围空气氧浓度上升,泄露出的尚未气化为氧气的低温液氧,进入液氧罐周边设置的围堰中,进入围堰中的低温液氧,随着停留时间的加长,逐渐气化为氧气,不会泄露入罐体周围水体。3.2 液氧燃烧液氧大量泄漏至周围空气时,若遇明火,且周围有可燃物时,会造成火灾风险,当可燃物燃尽时,火焰熄灭。因此液氧罐应露天存放,可有效防止氧气积聚,降低燃烧风险,并且存放位置应符合安全距离要求,罐体周边设置围堰,周边不设可燃物质,可大大减低火灾几率。4 预防措施4.1 灭火方法像泄露容器持续冲水降温冷却,防止温度升高而导致爆炸,迅速关闭气体阀门,现场操作救援人员也需持续保持水淋,及时选用适合火情的灭火剂控制消灭火情。4.2 泄漏应急措施(1)检查周边有无明火,如有明火存在及时熄灭;(2)安排泄漏污染区人员迅速隔离至临时避免场所,并严格限制出入,临时避免场所不得设置于污染区下风处。(3)避免发生金属撞击,以免产生火花;(4)紧急布置警戒区且区域应布置在下风方向,严禁任何火源带入;(5)关闭阀门;(6)如泄露严重,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通知公安消防部门并立即疏散警戒区内的有关人员(以防冻伤);(7)如发现人员冻伤,尽快使其脱离液氧环境,尽早施行快速复温,把冻伤部位浸泡在42℃温水中,若手套等防护用具脱不下来,则连带一起浸泡,避免自融或低温冷水中,以免失掉最佳时机,若出现水疱或血疱等严重后果,及时拨打120急救。4.3 日常防控措施液氧罐周边不应设置可燃物质,避免可燃物质与液氧混合,产生混合物凝固爆炸的风险。液氧罐应由厂家定期维护、充装,当温度、压力异常时,厂家及时组织检修。液氧罐所在单位员工普及防火,灭火知识和应急处置措施的培训。日常设备加强检查,对液氧罐进行严密监控,定时进行检查。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每年定期有针对性的进行演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安全规定,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加强消防训练与演习。作业区配有消防栓和灭火器,一旦发生火灾,能快速反应。罐区地面硬化,一旦泄露,可阻止其进入土壤。5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液氧的广泛应用,安全使用,降低其对环境风险至关重要。因此,在液氧罐设置、使用及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周边环境安全的重视,预防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做到安全使用,将其环境风险降到最低,保证环境质量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参考文献[1]《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2]《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上一篇:探讨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灭火救援

下一篇: 高压氧治疗对颅脑爆震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

 
相关论文导读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32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28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36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42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17
 
 
分类浏览
 
论文阅读排行
 
最新论文阅读
 
 
 



2018-2020 400农业期刊网 专业学术期刊名单推荐平台

 

免责声明:本平台并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整理学术信息以及期刊投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