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社会
菲莉斯·惠特莉诗歌中隐性的种族情感
 
更新日期:2021-04-02   来源: 民主与科学   浏览次数:13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美国早期著名黑人女诗人菲莉斯·惠特莉是美国第一位出版诗集的黑人诗人,一度被誉为“北美黑人文学之母”。惠特莉生于非洲西部的

 
美国早期著名黑人女诗人菲莉斯·惠特莉是美国第一位出版诗集的黑人诗人,一度被誉为“北美黑人文学之母”。惠特莉生于非洲西部的冈比亚地区,1761年被奴隶贩子运到美国,被波士顿的惠特莉一家买下。幸运的是,惠特莉一家并未把她当奴隶对待,而是进行教育。菲莉斯九岁开始学习读写,在幼年就广泛涉猎拉丁语,希腊语,圣经和其他经典。13岁,惠特莉就开始写诗,诗作模仿当时英语诗坛巨匠约翰弥尔顿,托马斯格雷,亚历山大蒲柏等。1773年,惠特莉的诗集《各种题材的诗歌集》(Poems on Various Subjects)在伦敦出版,引发英美两地社会关注。1774年,惠特莉获得自由。1778年,惠特莉和约翰彼得斯结婚。而后,由于战争和经济原因,惠特莉无法再出版诗集并于1874年病逝(website)。 由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生活背景,惠特莉的诗歌不同于后来的非裔美国诗人。一方面,白人,尤其是其主人,在惠特莉的成长,教育,诗歌发表过程中给予了其莫大的支持。惠特莉对白人的情感并不像其他黑人奴隶充满仇恨,而是复杂的。受到西方文学经典和圣经的影响,惠特莉的诗歌有意模仿白人经典诗歌,并表达对基督教信仰的赞同。惠特莉诗歌主题常常是对基督教的赞美,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歌颂,而对于黑人及黑人国家,则鲜有涉及。正因为如此,有些评论家认惠特莉有意抛弃自己的黑人种族身份,转而彻底融入白人的世界。 面对评论界对于惠特莉毁誉参半的评价,本文认为惠特莉并未忘记自己的身份,也没有忘记被人贩从非洲到美洲的仇恨,且时常流露于诗歌之中: 我,懵懂之年,被看似残酷的命运 扯离非洲的乐土 怎样的剧痛流连盘桓 怎样的悲伤堆积在我父母胸腔(《致尊敬的达特茅斯威廉伯爵》)。① 受到西方经典教育的惠特莉在创作诗歌时,并未忘记身负的种族使命。而当时的社会背景却不会允许惠特莉公然表达对奴隶制度的愤怒,为民族平等的呼吁。另一方面,欣赏西方文化的惠特莉也希望黑人能与白人和谐共处。于是,惠特莉带上宗教与独立民主的面具进行诗歌创作,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基督教的认可和对美国独立民主的讴歌,同时诗歌中也隐藏了反对白人通过基督教奴役黑人的企图和黑人对自由平等的渴望。而这种表面上符合西方文化审美的诗歌才能获得白人社会的重视,从而使自己的民族呼声得以留存。 一.宗教外衣下的种族平等诉求 惠特莉的多首诗歌都提到了基督教,其中大部分表达了自己对基督教的信仰和对基督教教义的认同。但这些诗歌中,还透露出了白人对于黑人的歧视、误解,并且试图用基督教说服黑人成为白人的奴隶的企图。 毫无疑问,惠特莉阅读了大量基督教经典,并且对基督教文化有着浓烈的兴趣。在不少诗歌中,都涉及到了宗教题材。但是惠特莉并没有忘记自己的黑人身份,而是以黑人的立场,解读基督教义: 不久前,离开了故土的海岸 离开迷误、阴郁的埃及之乡 仁慈的父,是你的仁爱之手 让我摆脱了黑暗之所 …… 罪, 这灵魂最恶毒的敌人,就让它 在您的光芒中萎顿,毫不留情; 将这致命的蛇毁于卵中。 枝繁叶茂的神圣的人族啊, 一个非洲人告诉你它是你的大敌。 它给你短暂的甜蜜,但种下了无尽的痛苦, 并将灵魂抛入永灭(《致剑桥大学》)。② 在《致剑桥大学》一诗中,惠特莉感谢“仁慈的父”即上帝的“仁爱之手”,带她脱离黑暗,来到光明,表明了她对基督教的信仰,对上帝的信仰。同时,她强调“一个非洲人”告诉人们蛇是人族的大敌,会诱惑人们犯下罪恶。由此可见,黑人不是罪恶的,并且可以提醒人们远离罪恶,黑人同样可以皈依基督教。 除了赞美基督教,惠特莉也利用诗歌中的宗教因素揭露白人利用宗教驯服黑人的企图。在《关于从非洲被带到美洲》一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是仁慈把我从异教的国度带来, 开导我愚昧的灵魂,我认识到 有一个上帝,也有一个拯救者: 可我从前从不知道有救赎这回事。 有人用鄙夷的眼光打量我暗色的种族, 他们的皮肤染的是魔鬼的黑色。 基督徒们, 记着, 黑人虽黑似该隐, 也能够接受培育,加入天使的行列(《关于从非洲被带到美洲》)。③ 该诗表面上看是感谢白人把她从非洲“拯救”到美国,使她皈依基督教,实质上却是讽刺白人的自以为是。白人自认为非洲是“异教的国度”,却不知对于诗人来说,非洲是家乡,是乐土。惠特莉从非洲到美洲,并不是被“带”,实际上是被绑架。惠特莉把充满暴力罪恶的贩卖黑人的活动,描绘成白人仁慈地教化黑人的活动,正是为了讽刺与控诉。诗人自称“异教”,“愚昧”,并不是真的认为非洲是异教野蛮的国度,而自己以前是愚昧的,而是掩藏自己真实的情感,达到讽刺白人的野蛮掠夺的目的。接下来,惠特曼否认黑人应该因为肤色而受到白人的奴役。白人为了名正言顺成为黑人的主人,奴役黑人,而宣扬黑人的肤色正如该隐,因而是罪恶的,需要惩罚的。惠特莉认为,黑人也有权利成为基督徒,“加入天使的行列”,这无异于是说黑人同白人一样,不应该受到区别对待。 通过对宗教因素的利用,惠特莉的诗歌既可以获得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又可以隐性地表达自己对于白人掠夺黑人暴行的愤怒,对于民族独立和平等的渴望。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惠特莉只有符合了白人的审美,才能够发出自己的呼声,因而这种宗教因素的利用,是必要而可行的。 二.独立民主外衣下的种族民主诉求 惠特莉诗歌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主题就是对美国独立的讴歌和对民主的赞颂。惠特莉自己当做一个美国公民,赞颂美国的独立和民主,正是要求白人承认黑人的公民地位,也是呼吁黑人为自己的独立和民主而奋斗。既然美国人不甘英国人的殖民,奋起反抗,成立独立的国家,那么黑人也不应甘于成为白人的奴隶,而是应该争取平等和民主的权利。另一方面,既然美国人如此信仰民主和平等,就应该给予黑人同样的待遇。 惠特莉其诗歌中,不遗余力地表达了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歌颂。在《致尊贵的华盛顿将军》一诗中,惠特莉描述了“自由女神”神圣的到来,赞颂了华盛顿将军及其部下的神勇: 可否容我向华盛顿将军转述他们的钦慕 在战场上便早已领略 你,初生于和平和荣耀——我们要求 一睹你威武将士的优雅与光荣 为你的勇猛,更为你的美德所点燃 听到每一声卫兵发出的呼喊!(《致尊贵的华盛顿将军》)④ 惠特莉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女神”和华盛顿将军的仰慕之情,言辞华丽热烈,将美国独立战争描绘得神圣而正义。惠特莉因该诗,得到了华盛顿将军的接见。作为一个美国人,惠特莉深感独立战争的重要性,而独立战争不可避免得引发了她对本民族现状的思考。黑人同样需要“自由女神”的降临,需要像华盛顿将军这样的领袖来领导黑人走向独立与民主。惠特莉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歌颂,正是表达了自己作为黑人的一员,对于自由的渴望。惠特莉希望“和平”,“荣耀”,“勇猛”和”“美德”也能出现在自己族人身上。 许多评论家批评惠特莉诗作中少有涉及黑人及黑人国家,是在逃避种族问题。其实,惠特莉诗作中表达过对奴隶制度的不满和愤怒: 我们可能会看到,多么专横无理 那些人号称接受了上帝的神圣教诲 却行为自私!他们鄙视、侮辱 并奴役非洲无辜的民族(《悼念伍斯特将军》)⑤ 在《悼念伍斯特将军》中,惠特莉就直接怒斥了白人的虚伪和“专横无理”,指出他们奴役黑人的罪恶。白人接受上帝的神圣教诲,却不能将仁慈给予非洲的黑人,而是奴役他们,这有违基督教本身的教义,令人无法接受。 当然,大部分时候,惠特莉的诗作中并没有直接描述黑人所遭到的残酷对待和呼吁废除奴隶制度,而是正面讴歌美国独立战争,赞颂美国的独立民主。有评论家认为,惠特莉这是在讨好白人,希望能够获得白人的接受与认可,进而完全融入白人世界。而本文认为,女诗人惠特莉这样做,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首先,讴歌积极的方面,对不满的方面选择沉默,恰恰是在沉默中表达自己对奴隶制度的反抗。惠特莉在诗中不断提到“和平”,“光荣”“优雅”,正是希望美国人在对待黑人时,也能够记住自己独立民主的光荣传统,而不是区别对待。不提到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有时这种“缺席”更能让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次,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也不容许惠特莉不断地在诗歌中表达出对于奴隶制度的愤怒。独立战争刚刚结束,国内废奴运动并没有很大进展,反对努力制度的力量并不强大。惠特莉能够得到白人社会的接受,并不是因为她是黑人,而是因为其出色的诗歌天赋。惠特莉只能用相对委婉隐藏的方式表达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才能继续在文坛立足。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只会令其直接陨落,对废奴运动起不到任何的帮助作用。而惠特莉所采用的在沉默中反抗的方式,则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让白人社会看到黑人也有文学方面的天赋,进而承认黑人与白人并无种族上的优劣之分,不应当收到无理的奴役。最后,惠特莉诗中对独立战争的讴歌和对废奴运动的沉默形成的鲜明对比,能够激起黑人对自身状况的反思。美国人会因为不干英国人的殖民而奋起反抗,并涌现出众多英雄人物。那么黑人也不应沉默于被奴役的命运,而应该追求自由与民主。 惠特莉诗歌中的政治主题虽然不常涉及到废除黑人运动,而是充满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赞扬与讴歌,并不是因其逃避种族问题,而是作为黑人女诗人不得已的婉转的手段。在赞颂美国独立战争的外衣下,隐藏的是惠特莉对本种族被奴役状况的关切和对自由民主的殷切渴望。 三.结语 黑人女诗人菲利斯惠特莉,虽然力量微薄,却没有忘记自己身为黑人的种族使命。以笔为枪,在宗教和时事政治的外衣下,惠特莉在诗作中传达出了黑人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揭露了奴隶制度的丑恶与不公。 惠特莉深受白人社会的影响,广泛阅读基督教经典,接受基督教教义,却没有被“黑人皮肤似该隐所以应该被奴役”一说所说服,反而利用宗教讽刺白人的伪善,无理。美国独立战争带给惠特莉激荡,惠特莉赞颂独立战争的伟大和华盛顿将军的英勇,却没有忘记黑人仍处在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美国人所谓的“自由”“民主”并未惠及黑人,惠特莉诗作中称赞,既是赞扬与歌颂,也是讽刺与提醒———为何对待黑人不能如此? 总之,本文认为黑人女诗人菲利斯惠特莉并不像某些评论家认为的那样背弃种族,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来为种族的自由与平等而努力。在皈依基督教和赞颂美国独立战争的主题中,应看到惠特莉诗中流露出的种族情感。 注 释 ①《致尊敬的达特茅斯威廉伯爵》诗见于http://www.poets.org/viewmedia.php/prmMID/20274,2013年2月1日。文中选段为笔者译。 ②③⑤《致剑桥大学》,《关于从非洲被带到美洲》,《悼念伍斯特建军》在本文选段中文翻译见于文章,冲突与融合——评惠特莉诗歌中的两种声音。 ④《至尊贵的华盛顿将军》诗见于,http://www.poets.org/viewmedia.php/prm-MID/22114,2013年2月1日。文中选段为笔者译。 1.王育平,杨金才:冲突与融合——评惠特莉诗歌中的两种声音。《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2005:40-43.http://www.poets.org/poet.php/prmPID/431. 2013年2月1日。 美国早期著名黑人女诗人菲莉斯·惠特莉是美国第一位出版诗集的黑人诗人,一度被誉为“北美黑人文学之母”。惠特莉生于非洲西部的冈比亚地区,1761年被奴隶贩子运到美国,被波士顿的惠特莉一家买下。幸运的是,惠特莉一家并未把她当奴隶对待,而是进行教育。菲莉斯九岁开始学习读写,在幼年就广泛涉猎拉丁语,希腊语,圣经和其他经典。13岁,惠特莉就开始写诗,诗作模仿当时英语诗坛巨匠约翰弥尔顿,托马斯格雷,亚历山大蒲柏等。1773年,惠特莉的诗集《各种题材的诗歌集》(Poems on Various Subjects)在伦敦出版,引发英美两地社会关注。1774年,惠特莉获得自由。1778年,惠特莉和约翰彼得斯结婚。而后,由于战争和经济原因,惠特莉无法再出版诗集并于1874年病逝(website)。由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生活背景,惠特莉的诗歌不同于后来的非裔美国诗人。一方面,白人,尤其是其主人,在惠特莉的成长,教育,诗歌发表过程中给予了其莫大的支持。惠特莉对白人的情感并不像其他黑人奴隶充满仇恨,而是复杂的。受到西方文学经典和圣经的影响,惠特莉的诗歌有意模仿白人经典诗歌,并表达对基督教信仰的赞同。惠特莉诗歌主题常常是对基督教的赞美,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歌颂,而对于黑人及黑人国家,则鲜有涉及。正因为如此,有些评论家认惠特莉有意抛弃自己的黑人种族身份,转而彻底融入白人的世界。面对评论界对于惠特莉毁誉参半的评价,本文认为惠特莉并未忘记自己的身份,也没有忘记被人贩从非洲到美洲的仇恨,且时常流露于诗歌之中:我,懵懂之年,被看似残酷的命运扯离非洲的乐土怎样的剧痛流连盘桓怎样的悲伤堆积在我父母胸腔(《致尊敬的达特茅斯威廉伯爵》)。①受到西方经典教育的惠特莉在创作诗歌时,并未忘记身负的种族使命。而当时的社会背景却不会允许惠特莉公然表达对奴隶制度的愤怒,为民族平等的呼吁。另一方面,欣赏西方文化的惠特莉也希望黑人能与白人和谐共处。于是,惠特莉带上宗教与独立民主的面具进行诗歌创作,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基督教的认可和对美国独立民主的讴歌,同时诗歌中也隐藏了反对白人通过基督教奴役黑人的企图和黑人对自由平等的渴望。而这种表面上符合西方文化审美的诗歌才能获得白人社会的重视,从而使自己的民族呼声得以留存。一.宗教外衣下的种族平等诉求惠特莉的多首诗歌都提到了基督教,其中大部分表达了自己对基督教的信仰和对基督教教义的认同。但这些诗歌中,还透露出了白人对于黑人的歧视、误解,并且试图用基督教说服黑人成为白人的奴隶的企图。毫无疑问,惠特莉阅读了大量基督教经典,并且对基督教文化有着浓烈的兴趣。在不少诗歌中,都涉及到了宗教题材。但是惠特莉并没有忘记自己的黑人身份,而是以黑人的立场,解读基督教义:不久前,离开了故土的海岸离开迷误、阴郁的埃及之乡仁慈的父,是你的仁爱之手让我摆脱了黑暗之所……罪, 这灵魂最恶毒的敌人,就让它在您的光芒中萎顿,毫不留情;将这致命的蛇毁于卵中。枝繁叶茂的神圣的人族啊,一个非洲人告诉你它是你的大敌。它给你短暂的甜蜜,但种下了无尽的痛苦,并将灵魂抛入永灭(《致剑桥大学》)。②在《致剑桥大学》一诗中,惠特莉感谢“仁慈的父”即上帝的“仁爱之手”,带她脱离黑暗,来到光明,表明了她对基督教的信仰,对上帝的信仰。同时,她强调“一个非洲人”告诉人们蛇是人族的大敌,会诱惑人们犯下罪恶。由此可见,黑人不是罪恶的,并且可以提醒人们远离罪恶,黑人同样可以皈依基督教。除了赞美基督教,惠特莉也利用诗歌中的宗教因素揭露白人利用宗教驯服黑人的企图。在《关于从非洲被带到美洲》一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是仁慈把我从异教的国度带来,开导我愚昧的灵魂,我认识到有一个上帝,也有一个拯救者:可我从前从不知道有救赎这回事。有人用鄙夷的眼光打量我暗色的种族,他们的皮肤染的是魔鬼的黑色。基督徒们, 记着, 黑人虽黑似该隐,也能够接受培育,加入天使的行列(《关于从非洲被带到美洲》)。③该诗表面上看是感谢白人把她从非洲“拯救”到美国,使她皈依基督教,实质上却是讽刺白人的自以为是。白人自认为非洲是“异教的国度”,却不知对于诗人来说,非洲是家乡,是乐土。惠特莉从非洲到美洲,并不是被“带”,实际上是被绑架。惠特莉把充满暴力罪恶的贩卖黑人的活动,描绘成白人仁慈地教化黑人的活动,正是为了讽刺与控诉。诗人自称“异教”,“愚昧”,并不是真的认为非洲是异教野蛮的国度,而自己以前是愚昧的,而是掩藏自己真实的情感,达到讽刺白人的野蛮掠夺的目的。接下来,惠特曼否认黑人应该因为肤色而受到白人的奴役。白人为了名正言顺成为黑人的主人,奴役黑人,而宣扬黑人的肤色正如该隐,因而是罪恶的,需要惩罚的。惠特莉认为,黑人也有权利成为基督徒,“加入天使的行列”,这无异于是说黑人同白人一样,不应该受到区别对待。通过对宗教因素的利用,惠特莉的诗歌既可以获得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又可以隐性地表达自己对于白人掠夺黑人暴行的愤怒,对于民族独立和平等的渴望。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惠特莉只有符合了白人的审美,才能够发出自己的呼声,因而这种宗教因素的利用,是必要而可行的。二.独立民主外衣下的种族民主诉求惠特莉诗歌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主题就是对美国独立的讴歌和对民主的赞颂。惠特莉自己当做一个美国公民,赞颂美国的独立和民主,正是要求白人承认黑人的公民地位,也是呼吁黑人为自己的独立和民主而奋斗。既然美国人不甘英国人的殖民,奋起反抗,成立独立的国家,那么黑人也不应甘于成为白人的奴隶,而是应该争取平等和民主的权利。另一方面,既然美国人如此信仰民主和平等,就应该给予黑人同样的待遇。惠特莉其诗歌中,不遗余力地表达了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歌颂。在《致尊贵的华盛顿将军》一诗中,惠特莉描述了“自由女神”神圣的到来,赞颂了华盛顿将军及其部下的神勇:可否容我向华盛顿将军转述他们的钦慕在战场上便早已领略你,初生于和平和荣耀——我们要求一睹你威武将士的优雅与光荣为你的勇猛,更为你的美德所点燃听到每一声卫兵发出的呼喊!(《致尊贵的华盛顿将军》)④惠特莉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女神”和华盛顿将军的仰慕之情,言辞华丽热烈,将美国独立战争描绘得神圣而正义。惠特莉因该诗,得到了华盛顿将军的接见。作为一个美国人,惠特莉深感独立战争的重要性,而独立战争不可避免得引发了她对本民族现状的思考。黑人同样需要“自由女神”的降临,需要像华盛顿将军这样的领袖来领导黑人走向独立与民主。惠特莉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歌颂,正是表达了自己作为黑人的一员,对于自由的渴望。惠特莉希望“和平”,“荣耀”,“勇猛”和”“美德”也能出现在自己族人身上。许多评论家批评惠特莉诗作中少有涉及黑人及黑人国家,是在逃避种族问题。其实,惠特莉诗作中表达过对奴隶制度的不满和愤怒:我们可能会看到,多么专横无理那些人号称接受了上帝的神圣教诲却行为自私!他们鄙视、侮辱并奴役非洲无辜的民族(《悼念伍斯特将军》)⑤在《悼念伍斯特将军》中,惠特莉就直接怒斥了白人的虚伪和“专横无理”,指出他们奴役黑人的罪恶。白人接受上帝的神圣教诲,却不能将仁慈给予非洲的黑人,而是奴役他们,这有违基督教本身的教义,令人无法接受。当然,大部分时候,惠特莉的诗作中并没有直接描述黑人所遭到的残酷对待和呼吁废除奴隶制度,而是正面讴歌美国独立战争,赞颂美国的独立民主。有评论家认为,惠特莉这是在讨好白人,希望能够获得白人的接受与认可,进而完全融入白人世界。而本文认为,女诗人惠特莉这样做,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首先,讴歌积极的方面,对不满的方面选择沉默,恰恰是在沉默中表达自己对奴隶制度的反抗。惠特莉在诗中不断提到“和平”,“光荣”“优雅”,正是希望美国人在对待黑人时,也能够记住自己独立民主的光荣传统,而不是区别对待。不提到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有时这种“缺席”更能让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次,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也不容许惠特莉不断地在诗歌中表达出对于奴隶制度的愤怒。独立战争刚刚结束,国内废奴运动并没有很大进展,反对努力制度的力量并不强大。惠特莉能够得到白人社会的接受,并不是因为她是黑人,而是因为其出色的诗歌天赋。惠特莉只能用相对委婉隐藏的方式表达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才能继续在文坛立足。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只会令其直接陨落,对废奴运动起不到任何的帮助作用。而惠特莉所采用的在沉默中反抗的方式,则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让白人社会看到黑人也有文学方面的天赋,进而承认黑人与白人并无种族上的优劣之分,不应当收到无理的奴役。最后,惠特莉诗中对独立战争的讴歌和对废奴运动的沉默形成的鲜明对比,能够激起黑人对自身状况的反思。美国人会因为不干英国人的殖民而奋起反抗,并涌现出众多英雄人物。那么黑人也不应沉默于被奴役的命运,而应该追求自由与民主。惠特莉诗歌中的政治主题虽然不常涉及到废除黑人运动,而是充满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赞扬与讴歌,并不是因其逃避种族问题,而是作为黑人女诗人不得已的婉转的手段。在赞颂美国独立战争的外衣下,隐藏的是惠特莉对本种族被奴役状况的关切和对自由民主的殷切渴望。三.结语黑人女诗人菲利斯惠特莉,虽然力量微薄,却没有忘记自己身为黑人的种族使命。以笔为枪,在宗教和时事政治的外衣下,惠特莉在诗作中传达出了黑人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揭露了奴隶制度的丑恶与不公。惠特莉深受白人社会的影响,广泛阅读基督教经典,接受基督教教义,却没有被“黑人皮肤似该隐所以应该被奴役”一说所说服,反而利用宗教讽刺白人的伪善,无理。美国独立战争带给惠特莉激荡,惠特莉赞颂独立战争的伟大和华盛顿将军的英勇,却没有忘记黑人仍处在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美国人所谓的“自由”“民主”并未惠及黑人,惠特莉诗作中称赞,既是赞扬与歌颂,也是讽刺与提醒———为何对待黑人不能如此?总之,本文认为黑人女诗人菲利斯惠特莉并不像某些评论家认为的那样背弃种族,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来为种族的自由与平等而努力。在皈依基督教和赞颂美国独立战争的主题中,应看到惠特莉诗中流露出的种族情感。注 释①《致尊敬的达特茅斯威廉伯爵》诗见于http://www.poets.org/viewmedia.php/prmMID/20274,2013年2月1日。文中选段为笔者译。②③⑤《致剑桥大学》,《关于从非洲被带到美洲》,《悼念伍斯特建军》在本文选段中文翻译见于文章,冲突与融合——评惠特莉诗歌中的两种声音。④《至尊贵的华盛顿将军》诗见于,http://www.poets.org/viewmedia.php/prm-MID/22114,2013年2月1日。文中选段为笔者译。参考文献1.王育平,杨金才:冲突与融合——评惠特莉诗歌中的两种声音。《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2005:40-43.http://www.poets.org/poet.php/prmPID/431. 2013年2月1日。
 

上一篇:小说《动物农场》的极权统治分析

下一篇: 论闻一多与“五四”精神

 
相关论文导读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45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38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46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24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28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31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32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130
 
分类浏览
 
论文阅读排行
 
最新论文阅读
 
 
 



2018-2020 400农业期刊网 专业学术期刊名单推荐平台

 

免责声明:本平台并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整理学术信息以及期刊投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