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华为生态伙伴精英赛2019 圆满落幕
 
更新日期:2021-07-30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浏览次数:5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基于实际应用场景,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来自神州数码济南分公司青岛办事处的梁栋昱走出华为生态伙伴精英赛2019 赛场。他所做的报

 

基于实际应用场景,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来自神州数码济南分公司青岛办事处的梁栋昱走出华为生态伙伴精英赛2019 赛场。他所做的报告是青岛农业大学智慧校园改造项目,需要从教育信息化政策背景、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学校业务需求痛点、自身解决方案特色等不同纬度说服大赛评委接受自己方案。“这是目前为止,我讲方案报告表现最好的一次。 ”梁栋昱兴奋地表示。

仗怎么打,兵怎么练

提升专业能力;增进华为与伙伴间的融合和了解,促进共同发展。

作为职场新人,大赛就是最好的演兵场。基于实际应用场景,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一直是华为生态伙伴精英赛的特色。

近日,由华为生态大学主办,以“Do More,励进有为”为主题的华为生态伙伴精英赛2019 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今年的大赛共包括17 个赛项40 多个赛道,吸引了8000 多名伙伴和6000 多名华为员工参赛,规模同比增长超过40%。来自华为合作伙伴、高校和ICT 行业的其他从业者共计350 多名选手参加决赛,角逐出最终奖项, 梁栋昱正是华为渠道代理神州数码的一名IT 新兵。此外,在颁奖典礼上华为生态大学还正式发布了“良材计划”,并授予了首批华为行业销售微场景中级认证。

华为生态伙伴精英赛始于2013 年,迄今为止已举办七届,成为华为面向生态群体及华为员工的ICT 大型竞赛类活动。大赛旨在以竞技的方式为ICT 领域发现并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树立专业标杆;以赛促学,促进知识和能力传承,引导伙伴

人才生态:华为战略核心环节

对于人才生态的重要性,华为EBG 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表示:“人才生态战略一直是华为战略中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广泛培养专业型人才和深入培养专家型人才同样至关重要。目前华为ICT 学院已经累计培养超过10 万名学生,华为生态大学用户数突破10万,HCIE认证专家人数已超过万人。”

谈到华为ICT 人才培养目的,华为EBG 中国区副总裁、华为生态大学校长杨文池表示:“让产业拥有更多人才和新鲜血液,让伙伴能力跟上业务发展需要,是华为ICT 人才培养的唯一目的。”

为此,2019 年华为ICT 人才生态建设将推出三大重点工作以及“良材计划”。

三大重点工作分别是:第一,对内规划专家岗位,发挥专家价值,定制专家评价体系;对外开放华为的专家人才培养标准、经验、资源、模式,实现内外部专家并轨。第二,深化校企战略合作,与更多双一流高校达成战略协同和价值认同,共同服务行业智能化升级和转型。第三,大力培养人工智能方向的创新型人才,帮助在职人员快速提升上岗技能。

良材计划包括三大部分:

1.两种方式补充基础人才。通过人才双选、伙伴实习生招聘机制,帮助伙伴重点补充售前、销售、售后三类紧缺人才。

2. 助三类新人快速职场转身。开放华为内部的新员工培训课程、标准、机制,强调“训战结合”。华为、院校、伙伴等生态各方充分协同,帮助伙伴的售前、销售、售后三类伙伴新人快速上岗。

3. 建立N 个标准牵引能力进阶。将以华为认证作为ICT 人才的主要评估标准和能力模型,包括职业认证和专业认证两大认证类别。其中,职业认证体现的是技术能力,当前包括“ICT 技术架构认证”等三大技术领域、18 个技术方向,涵盖工程师(HCIA)、高级工程师(HCIP)、专家(HCIE)三个级别。专业认证体现伙伴人员胜任不同岗位角色的专业能力,当前包括售前、服务、商务、销售4 个类别,4 个能力等级。对于管理者,2019 年华为新推出“企业管理哲学研讨班”高管活动,分享华为管理哲学形成背景及思考。

通过良材计划,预计到2021 年,华为中国企业业务对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将超过10 亿元,ICT 产业圈的受益人数将超过50 万;与生态圈联合培养的人工智能人才将超过1 万名。

 

上一篇: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 我国首个“一带一路”材料环境腐蚀研究的国际

 
相关论文导读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65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73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9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75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78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93
 
 
 
 
发布日期:2022-05-26 来源: 浏览次数:75
 
分类浏览
 
论文阅读排行
 
最新论文阅读
 
 
 



2018-2020 400农业期刊网 专业学术期刊名单推荐平台

 

免责声明:本平台并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整理学术信息以及期刊投稿渠道